【史海鉤沉】憶海拾貝 --曾祖父與外祖父的崢嶸歲月(連載四)

发布时间:2021/12/03 点击数:

(連載四)


陳曙霞 陳朝暉


引言

辛亥革命時期,陳嘉會(1875-1945,字宏齋,號鳳光,湖南湘陰人)、石潤金(1872-1932,字奉春,湖南桃江杉樹侖鄉謝家山人)是“驅除韃虜,復興中華”的同志,為救國家民族於危難之中挺身而出,投身革命,都曾一度為國會議員。後來,他們又成為了姻親。


辛亥革命距今已跨越一個世紀,先輩的身影也在我們民族浴血奮戰—振興崛起—享受民主共和的歲月中漸行漸遠。然而,荏苒的光陰,並不能遮擋先輩長青的精神,作為陳嘉會的曾孫和石潤金的外孫,我們在先輩精神的薰陶下成長,至今仍能時時觸摸到那精神的脈動,先輩的事蹟,有如五彩之貝,依然在憶海深處熠熠生輝,今謹拾取幾枚以饗後人。

(續上期)


三、文化造詣

除精於法學之外,曾祖父陳嘉會和外祖父石潤金還飽讀詩書,都有很深的文化造詣。


1、曾祖父陳嘉會

曾祖父陳嘉會喜收藏書籍金石字畫,工詩古文辭擅長繪畫,書法亦佳。撰寫的詩文詞賦,皆能自出心裁,神含古法。所作書畫,蒼勁秀麗,為時人所稱頌。湘潭朱德裳在《題鳳光書畫扇並題詩》中稱:“三絕詩書畫,一生來去今。……”曾祖父的書畫流傳稀少,據湖南船山學社在民國二十一年至二十七年(1932—1938)編輯出版發行的《船山學報》第一期至十五期上發表的文章書畫題目來統計,有《鍾馗擊劍圖》、《秋林索句圖》、《故園侍讀圖》、《山水畫》等四十餘幅。所作書畫,題款題詩皆精,故人們稱羨其畫作為詩書畫三絕。著有《宏齋文集》、《白燕庵詩集》、《時事日記》、《戰事國際公法》(法政粹編第十種)等。刊登於《湖南船山學報》一至十五期的詩文著作有一百多首(篇),發表在其他報紙書刊的文章尚有若干篇。他的詩格高古,詩中深寓愛國民族思想和道德倫理政教之學。如詩作《聞與日本訂約二十一條有感》雲:“可憐猶唱白符鳩,國賊今朝不是吳。獨惜譙周事仇國,暮年辛苦遞降書。橫刀長揖望真空,斷送從他短老公。枉自狐翔炫龍鳳,雒城誰是半英雄。”又如宣統三年(辛亥 1911)詩《天津感懷》雲:“三邊血戰正紛紛,浮簿諸生轉弄文。奴主漫爭牛李黨,瘠肥豈複越秦分。中原事業思王猛,上將才名壓冠軍。搔首天津橋上望,憂時心更戀慈雲。”細讀此詩,可略窺其愛國民族思想之強烈。


曾祖父還有很多贈與好友的畫作,包括扇面,都失散殆盡,我們家現在收藏的唯一一幅曾祖父手跡《秋林亭子圖》,還是1999年由李積芳之子李銳回贈的。


1999年家父母在閱讀李銳的《直言》時,看到這樣一段話:“父親去世時,陳伯伯為首操辦喪事。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南下到長沙時,陳剛去世,得知程潛當省主席時,他曾任省參議會議長(注:此處有誤,系張治中當省主席時,曾祖父于1938年任湖南省臨時參議會副議長,直至1945年病逝)。陳的長子去看望過我的母親,談到土改時,他父親所藏書畫全部被毀。此事使我長久耿耿於懷。土改時注意保護了曾國藩故家,而忽略了陳嘉會等這些人物。陳送我父親的他自己畫的一幅山水,由我大姐保存下來,現在由我藏著。”於是家父母去信希望獲得此畫的影印件,未料對方卻慷慨地將此畫回贈,這樣,我們才終於得見並珍藏曾祖父珍貴的手跡。


家父還為此事撰文《李銳璧還<秋林亭子圖>》刊登于《文史博覽》2000年第2期。


估計曾祖父還有不少作品散落民間,因為我們近日還在網上⑦看到曾祖父作品(從作品的作者簡介可知)被拍賣的紀錄:


陳嘉會丁卯(1927)年作《山谷行吟》行草,成扇,設色紙本(有破損)  


拍賣日期:2011-01-16,成交價格:RMB3,450.00


王禔、陳嘉會1929年作《松溪消夏》篆書,成扇,設色箋本(品相較好) 


拍賣日期:2010-04-22,成交價格:RMB14,560.00


2、外祖父石潤金

外祖父少時酷愛讀書,方圓幾十裡的書被他借閱殆盡。外祖母曾說,外祖父讀書勤奮,手不釋卷,讀到疲倦時,常蹲在門檻(當時湖南鄉下老屋都有一尺來高的木門檻)上讀——因為怕摔倒,不敢犯困。


外祖父的詩文皆有很高的造詣,據《桃江人物》記載:(石潤金)所作詩文磊落峻拔,超然不凡,為時人所讚賞。又長於作對聯,如挽桃江名士蕭大猷之聯雲:


如園其殆仙乎 無馬卿之病 避馬卿之害 總攬二千載辭章 不將遺稿還天子


及門有好勇者 吊田橫而來 罵田橫而去 辜負五百人頭頸  未曾流血到中原


這首對聯,情文並茂,膾炙人口。可惜其詩文流傳很少,我們現僅存《石潤金先生六十自述》(文)《移居石門塘》(詩)《石公心田族祖傳》(文)《石母解夫人節孝事略》(文)《石母李夫人傳》(文)《石克昌先生六十榮慶》(文)幾篇。


近日在網上⑧查得石潤金挽夏思痛聯:


功在古羊城,救同志七人,從容足見英雄膽;


文為董狐筆,讀平湘三策,風雨猶聞痛哭聲。


這些文字,可略見其古文學造詣之一斑,由外祖父至今仍被稱為“民國初年的楹聯界高手”(《楹聯界的“益陽現象”》⑨)的情況,我們也可想見其當時的文名。


(未完待續。請關注下一期內容“ 四、寓愛於教”章節。)


   連載一   連載二  連載三  

 連載四   連載五   連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