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歷史】三 百 六 十 二 身 飛 天(四)

发布时间:2022/10/21 点击数:

(四)


文 | 杜永衛


靜思堂飛天突破傳統佛教造像儀規

創新與變革是佛教藝術生命力千年不衰之因

營造出融合現代美學與宗教理念的藝術氛圍

從事佛教藝術,是我畢生的事業和追求 

                                ---- 杜永衛


(續上期)

飛天藝術效果的表現,首重浮雕的層次感和動感──飛天安裝位置較高、視距較遠,若浮雕厚度不足、缺乏層次感,看上去模糊不清,會影響藝術效果;飄帶飛揚、衣裙輕舒是表現動感的一方面,但透過人體結構及衣紋裙折來表現動感更為重要。


為了避免使人物過小而有失大氣,飛天雕塑儘量大於真人。但在一米多寬的梁面空間上,要畫出大於人體且奔放的飛天,造型受到很大限制。不但要順應浮雕帶的弧度走向,還要考慮人字梁對應的兩側飛天要相互對稱、呼應。


在這種限制下,要保證三百六十二身飛天造型不雷同,又要兼顧整體效果,創作愈到後面難度愈大。解決它沒有什麼快捷方式,只有用心,用心,再用心。


在符合現代審美觀的原則下,同時吸取敦煌唐代飛天輕裳博帶、豐而不膩、奔放飄逸之風格。而服飾、髮式、首飾、姿勢上,儘量表現民族特色,人物間眼神、手勢相互交流、呼應。


藝術處理本著寫實但不拘泥於人體解剖,誇張但不脫離求美、求新、求生動、求感人、求生活情趣,求平和的氣氛。在人物動態及表情上,力求做到形神兼備互不雷同,表現歡愉、善美並積極向上的氣氛。


澳門導報


總長度約一千三百六十米,數量不等的四十六組人物,構成一個環繞建築四面的立體飛天群。各民族飛天不分上下、前後、主次一同齊飛,表現慈濟超越國界、膚色、貧富的大愛觀。它突破了佛教造像的習慣,營造出一種現代美學與宗教理念相結合的藝術氛圍。


從建築裝飾效果講,飛天形態的委婉、生動、連貫與流暢感,有助於烘托建築本身的凝重渾厚之氣勢,淡化石混建築材料生硬冰冷之感。從裝飾浮雕本身的藝術效果講,它線條的洗煉暢達有利於影像的簡潔明快,使造型清晰悅目;它組合形式的連貫性又使梁面的圖案裝飾感得以突出,從而使浮雕藝術與各梁面巧妙結合。從藝術創作講,它是民族藝術精粹的採擷,是對人類文化遺產的繼承和發揚光大。


藝術創作是件身心愉悅的工作,能為慈濟盡力,本身也有一種成就感和榮譽感。從1998年5月中旬起,至2000年10月底,歷時十七個月的創作,可謂是跨世紀工程。回想五百多天的創作過程,雖付出了很大辛勞,但終未辜負慈濟對我的信任。欣慰之餘,不能忘記在創作中給了我們大力支持的每一個人。他們或幫我查資料、或幫我拷貝畫稿,或幫做好後勤輔助工作,其認真負責、積極配合、不辭辛苦的實幹精神,時時感動著我、激勵著我。飛天創作的圓滿完成,也包含著他們的滴滴汗水、點點心血。


澳門導報


(全文完)


(一)(二(三)(四)


编  辑 |木子

新媒體 |爾雨林

審  校 |肖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