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專題】與釋智明師父切磋中國傳統哲學精神(連載二十三))

发布时间:2022/12/15 点击数:

(唐鹹正)

(連載二十三)


編者按:
     本報自019061期开始,一連三期刊載了釋智明師父的《探析中國哲學精神》一文(掃描下方二維碼可進入官網閱讀),文章引起學界關注及相關回應。本報自019070期開始連載由我國資源經濟學家及長期從事哲學研習學者唐咸正先生撰寫的《與釋智明師父切磋中國傳統哲學精神》一文,旨在建立一個對話、探討之平臺,令更多的學術觀點和學術精神在這裡碰撞出新的火花。此亦為《澳門導報》辦報之宗旨與初衷。掃描文章下方二維碼進入官網閱讀文章完整內容。

續上期:3.用評價把握中國傳統哲學精神的意義或價值之 (3)中國傳統哲學精神價值評價 C.中國傳統哲學精神價值評價方法論之(b)


(C-1)為中國傳統哲學精神價值評價提供了怎樣的評價活動的操作程式和評價的標準?本節前面,已為解答這個問題提供了兩個方面的基礎理論知識:其一,中國傳統哲學精神的關係形式的價值定義;其二,本節之 “有關基礎理知識概要” 中的 “f.評價活動的操作程式和評價的標準” 。下面,就以 “實事求是” 精神價值的評價為例來解答這個問題。


前面,我曾以抽象概括程度的差別為根據,將 “實事求是” 精神細分為感念、理念和哲念三個亞類,還相應地產生出三種精神價值:“實事求是感念” 精神價值、“實事求是理念” 精神價值和 “實事求是哲念” 精神價值,並分別給它們的關係形式的價值下了定義。下麵,就將 “f.評價活動的操作程式和評價的標準” 中的具體規定,運用到 “實事求是哲念” 精神價值的評價上,並以毛主席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中聯繫當時中共黨內對待革命事業的兩種對立的態度:主觀主義的態度和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態度,還認為後者即是實事求是的態度,並為實事求是下了一個科學的定義(見前)。這其實就是給 “實事求是哲念” 精神下的定義。據此,其關係形式的價值定義:是指中國馬克思列寧主義革命者從事革命工作的需要(價值主體)和 “實事求是” 精神在革命工作中運用所具有的客觀效用(價值客體)之間,在中國革命的國內國際歷史環境條件下形成和實現的關係。


(未完待續。請繼續關注下期:3.用評價把握中國傳統哲學精神的意義或價值之 (3)中國傳統哲學精神價值評價 C.中國傳統哲學精神價值評價方法論之(c-2))


歡迎瀏覽釋智明師父的連載文章

《探析中國哲學精神》

澳門導報

歡迎瀏覽上一期(連載二十二)

歡迎關注下一期(連載二十四)



編   輯  |李偉強
新媒體   |爾雨林
審   校  |肖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