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欣賞】幸會 元江(二)

发布时间:2022/06/29 点击数:

(二)


許文舟


在元江,最美好的還不是餐桌上獨特的美食,還有一個個極富民族特色的村子。打炭便是其中一個村落。打炭是傣語直譯,“打”在傣語裡指渡口,“炭”指地形低窪,連起來就是地勢低窪的渡口。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所謂的渡口,也許這樣的渡口早已湮滅在歷史長河,所以我是斷然看不到帆影與艄公,也聽不到漿聲與漁歌了。打炭村共有50戶246人,其中95%為傣族,這讓傣族民族文化保留完好,一間古屋到一棵老樹,都成了典藏生命深蘊的文本。每每節假日,這裡人忙為患,許多人都想在打炭村打探到悄然走遠的鄉愁。


小蔔哨們早已恭候在村口,鞠身如弓,臉上漾蕩比芒果還甜的蜜意。成排的酸角樹,也在微風裡擺出迎客的姿勢。幾位傣族老爹彈響了三弦,他們莊重而嚴肅的樣子,似乎是怕輕慢了某個神祗的出場。沐浴吉祥水,再拴一道紅線,驀然生出更深的驚訝。當許許多多民族傳承迅疾逝去,還能在打炭見到這些,頓生百般感慨。僅僅就這些貌似形式上的出場,卻使遮蔽于歷史長河中的傣族文化重現。


打炭村與其說是一個村落,倒不如說是一座果園。每家小院裡都植有水果,波籮密或芒果樹,龍眼或者荔枝。盤根錯節的大青樹,嚴然成了村子的霸主,蹭著濃密的樹蔭,是一些老人,打牌或聊天,那是多少像我這樣的職場人歆慕的晚景。适才給我拴紅線的小蔔哨轉眼就成了一家水果店的老闆,坐在她身旁的是她的外婆,我終於知道美人也是遺傳的結果。外婆已經八十多歲了,依舊眉清目秀,雖然漢語不是很流利,但她笑眯眯的樣子,實在找不出不與她買些芒果的理由。打炭村的水果真正實現了互聯網加,201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728萬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6萬元。這張網可是幫了大忙的。年輕人拎一台筆記本,往你家的水果樹上一靠,還瀨在樹上的果實早已變成了票子。在村子裡走著,像是逛街。除了豐富的水果,還有舂麻脆粑粑、油炸米花、土法製作的紅糖等。如果再深入到農戶家中,會遇上織錦的老人,每一絲線都能扯出長長的歷史故事。


在這裡,我遇上了初心房。土基牆滿眼懷舊色,瓦片頂,讓雨水種滿蒼桑。據說這初心房已是上世紀六十年代的,那時人畜混居,這樣的房子就是打炭的初心,是一個村子最有實證意義的歷史。在每一位傣族同胞心中,永遠有一個供奉初心的崇高位置,既然時間留不住,就把最初的美好或回憶放在心裡肯定比較踏實。


(未完待续)


(一)(二)(三)(四)


新媒體編輯:李偉強

審核校對:肖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