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與情緒共處

发布时间:2022/06/29 点击数:

管淑平

尼采曾在《善惡的彼岸》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的情緒是處於失控狀態,你就會被情感牽著鼻子走,喪失自由。”


對於有些人而言,“情緒”二字絲毫不亞於洪水猛獸,唯恐避之不及。領導經常對員工說:“不要把情緒帶入到工作中。”妻子常常對丈夫說:“不要把情緒帶回家。”……這無形中表達出我們對情緒的無奈。因此,很多人在壞情緒來臨時,常常莽莽撞撞,處理不當,最終身心疲乏。


情緒是人內心世界的一種外在表達方式,也是人對外在事物做出的反應,包括肢體、語言、動作、態度、聲音等,一般有喜、怒、哀、樂、愁。


每個人既有開懷大笑的愉快時刻,也會有萬念俱灰、焦急緊張、甚至崩潰的時候,這些都是人的一種情緒表現或情感體驗,從心理學角度來說,壞情緒就是我們抑鬱、焦慮、煩躁、恐懼的不良情緒。


偶爾的壞情緒是正常的。因為我們的情緒存在波動感,並不是固定不變的。當我們受到不良刺激就會產生壞情緒,但如果我們長時間處於壞情緒之中,那麼我們的生活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體驗:失戀、失業、失去心愛的東西……這些問題讓我們的情緒不好,甚至還挺苦惱。而當我們和朋友、親人聊聊天,簡單交流和傾訴幾句,就會讓我們的心情舒緩很多。心理學認為傾訴是我們調整不良情緒、放鬆心理壓力必不可少的方法。


然而,成年人的崩潰往往只在一瞬間。隨著我們從孩子逐漸成为成年人,我們發現,可以說話的人越來越少,孤獨卻陪伴我們越來越多。


淩晨三點半的早餐攤,通宵熬夜的年輕人,我們隨處可見的清洁工人,每個成年人都在承擔著自己的責任,享受著孤獨,用力地活著。


我們似乎忘了自己有什麼情緒,每天都在忙忙碌碌之中度過,有時候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一具只會行走的空殼皮囊。


我們有時候會在想,為什麼我們每天這麼努力,卻還是過不好現有的生活。其實,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提出一個很著名的費斯汀格法則,即生活中10%是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如何處理所決定。


如果反應暴戾,是憤怒、是失控的話,那麼你的人生也會因此而失控,甚至一生都會毀掉。只有那些能夠做出積極反應的人能夠掌控自己的未來,最後才能掌控並合理規劃自己的人生。


與其每日抱怨人生的苦與難,不如學會積極應對。因為光明會引來光明,黑暗會吸引黑暗。那些被情緒支配的人,無法自控。所以,遇到事情要冷靜、沉著,每天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學會用微笑去面對他們。


生活教會我們要學會去愛、被愛,學著接受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無論順境逆境都要學會開心,別讓負面情緒影響。


新媒體編輯:李偉強

審核校對:肖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