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史上的湘陰陳氏家族】義門陳氏(湘陰陳氏家族)“仁義孝親”家風之解讀 (四)

发布时间:2022/05/13 点击数:

编者按:

一百五十多年前之中国,正值内忧外患、军阀混战、南北逐鹿之际,以湘阴陈氏家族为代表的先辈们,承先祖之义德,心怀天下兴亡,追随中山先生、黄兴先生左右,他们是时代使命的承担者、时代风云的搏动者,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写满了百年世纪的悲壮与沧桑。本報自019121期開始選刊《近現代史上的湘陰陳氏家族》中的相關內容,讀者透過湘陰陳氏家族的歷史可瞭解中國百年之奮鬥歷史。


  義門陳氏(湘陰陳氏家族)

“仁義孝親”家風之解讀

(四)


傳承家風(3)

陳樹藩的歐陽夫人病逝後,1906年,其摯友將溫順和善的唐鏡群引薦給他。陳樹藩見其善解人意,且儀錶大方,遂接納了時年十八歲,比自己小三十歲的唐鏡群。唐鏡群進到這個大家庭後,作為正室,她輩份和年齡都比陳樹藩的幾位兒媳要低,怎樣才能處理好與大家的關係呢?她總是寬以待人,慢慢地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因為唐氏夫人的忠厚平和,尊重和愛護這個家庭的大大小小,使這個大家庭充滿了和諧的氣氛。陳氏支譜中《陳母唐太夫人壽序》中贊曰:夫慈祥之氣感召,天和故常德,常德故常仁,常仁故常壽。


1920年,陳樹藩去世後,沒有留下遺產,只留下了六個幼子女(大的十二歲,最小的才兩歲)。夫人唐鏡群三十歲餘便守寡,可見之艱難。嘉祐長兄如父,和繼母一同擔當起培養弟妹的責任。


陳嘉祐傳承父親宣導的家風,將六個幼小的弟妹培養成為國效力的人才,個個優秀。家中的小輩們在此後的數十年間,與母親(繼母)親密無間,照顧亦無微不至,善待並尊重和敬重,直至九旬過世。


在和睦、仁愛的家風薰陶下,陳建藩、陳樹藩的後代陳嘉會(老大)、陳嘉佑(老二)等,對堂兄弟們都十分的關愛和照顧,將在老家鄉下的堂兄弟們都從家鄉帶出來。特別是在多年的革命鬥爭生涯中,都帶領和引導著各位堂兄弟。陳秩常、陳毅安(嘉毅)、陳敬安等堂兄弟,都是在陳嘉佑的引導和支持下走上革命道路。陳毅安在給妻子的信中寫到:“本期學繕等費,皆絲毫無與,現在入校之資,皆出自吾兄。噫!若無我兄之援助,我之前塗,何以堪也。言至此,不覺淚下!”信中表達了對二哥陳嘉佑資助其上學之舉,充滿了感激之情。在另外一封落款為“嘉毅”的信中寫到:“我家伯叔兄長等為湘陰先覺都負有改造社會國家之責任,我雖幼稚,已受充分家庭教育矣!”(注:其中的伯指樹藩,叔指季藩,兄長指嘉會、嘉佑等)。陳嘉佑作為兄長,首先將陳秩常帶在身邊,此後更是支持、助力陳毅安考學,並接觸革命思想。從黃埔軍校第四期畢業後,讓其在他的教導師工作。此後,幫助陳秩常、陳毅安的胞弟陳敬安(後在抗戰中在南京保衛戰中殉國)等考入黃埔。在革命鬥爭中,更是相互扶持、支持、掩護、照應。陳毅安犧牲後,為了躲避國民黨政府的抓捕,陳嘉燦(老七)將陳毅安的夫人李志強和遺孤陳晃明藏於自己的寓所,並讓兒子崇雄照顧晃明。李志強和陳毅安的所有書信被藏于陳嘉燦位於小學宮街的寓所。1940年,李志強帶兒子晃明赴延安途中,被當時的國民黨政府逮捕入獄,當時在第九戰區長官部工作的陳嘉俊(老八)努力營救設法周旋,將李志強母子二人營救出獄。後來,李志強與嘉俊弟及弟媳一家和睦親密相處數十年,晃明及後人與嘉俊及後人情感甚深。


中國人自古以來都很講究家庭觀念,非常注重家庭文化的傳承。近年來,社會各界越來越重視加強營造健康家風的宣傳,對優化社會道德風尚取得了好的成效。家風具有教育能量,優良家風則具有更強的教育正能量,它可為社會,為國家造就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


陳建藩、陳樹藩兄弟的祖母、伯母娘家均為湘陰左家塅左宗棠家族,左家塅左氏與神塘灣陳氏血脈交融,而左氏的良好家風也不斷影響和激勵著陳氏子弟。


湘陰陳氏一族傳承“仁義孝親”之家風,特別是在陳樹藩的極力宣導和推崇下紛紛投入推動社會前進和變革的革命洪流中,以身為範,家族中精英輩出:有毛主席親自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號烈士證書的紅軍將領陳毅安;有辛亥革命文武立功的志士陳嘉會、陳嘉祐、陳嘉勳、陳嘉任、陳嘉立、陳嘉祺、陳嘉燦等;有抗日空軍烈士陳嘉應;有人民教育家陳嘉鈞等等。


端公後至湘陰陳氏迄今已四十餘代,其間,功德俱立,以武功文治煥耀湘陰西沖之端公宗族,宗有功,祖有德,此功德不朽,並世澤後人。(全文完)


資料來源:《近現代史上的湘陰陳氏家族》


連載一      連載二

連載三      連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