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路一瞥】山間鈴響馬幫來(2)

发布时间:2023/04/11 点击数:

作者:中國作協會員 臨滄市作協副主席 許文舟

 
編者的話:
千年之後,馬幫竟然還真實的在歲月中來回。如此,現代人無須回眸便也能洞見遠古。


據“魯史村志”載: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順寧府設司訊于阿魯王私宅,稱阿魯司訊,同年開闢為街場,亦稱阿魯司街。規定十二生肖的“猴、虎”日趕街。為什麼選“猴、虎”日為街呢?據說源於一句“山中無老虎,猴子稱霸王”。因為傳說猴與虎是互沖,人們希望阿魯司街大沖大發,故此擇此屬相日為街子天。

阿魯司街初為鄰近村落村民集市貿易,街天不過幾百人。後來,內地人到此落籍入戶逐漸增多,茶馬古道人馬也以此為棧,魯史發展成了夾江地區的集市貿易中心。而在此之前,開鑿於1328年的“順下線”(順寧到下關),則是魯史發展的大前提。魯史街場逐漸擴大,形成了以四方街為中軸線的3條街道:上平街、下平街、樓梯街;7條巷道:駱家巷、十字巷、董家巷、黃家巷、曾家巷、楊家巷、魁閣巷。

走在古鎮的街道上,突然想到383年前的徐霞客也是在這個時候來到魯史的。而帶他踏著古道前往魯史的,正是一隊馬幫。

383年過去,董家大院幾經修葺雖然還在,但樑柱歪斜,屋脊殘斷。一位老人在裡屋做飯,火苗撲躍,皸裂的砧板上有一條尚吐著氣泡的魚。被蟲蝕蛀的窗紙,溜進暮色,已經褪色的標語尚能看懂那個時代的興奮與不安。

清末民初,位於茶馬古道“順下線”上的魯史集鎮在內地與邊疆貿易往來的影響下,開始出現了私營商業,經營生活日用品和當地的農副產品,民國10年(1921)後,內地商人紛紛落籍魯史營商,川黔籍商人在魯史建川黔籍會館,大理麗江商人也在魯史建西蜀會館開展商事活動。當地人也開始以農兼商,當時經營商業戶達140多戶。由於茶馬古道系普洱、臨滄等地茶入大理西藏的必經要道,因此,魯史的茶葉經營也隨之發展起來。

(未完待續)

編  輯 |李偉強
新媒體 |司瑜
審  校 |明


(一)(二)(三)(四)(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