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歷史】追憶莫高窟:心之所向(下)

发布时间:2022/08/19 点击数:

澳門導報


1943年2月20日清晨,父親與最初籌備人員一行6人,身著北方的老羊皮大襖,頭戴著北方老農的氊帽,頂著高原早春的刺骨寒風,乘著一輛破舊的敞篷卡車,開始了一生難忘的敦煌之行。


從蘭州出發,歷經一個多月的艱辛,才來到西北沙灘戈壁之中,已經處於廢棄狀態的敦煌莫高窟。


初到莫高窟環境極其困難,因陋就簡,白手起家,一切都從頭做起,首先展開了對洞窟危害最大的流沙清理,同時逐步開展了對洞窟的分類登記,以及壁畫的臨摹工作。


1944年元旦,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正式成立,父親任研究所所長。    


1945年,父親先是受到了家庭變故的打擊,接踵而至是7月父親接到國民黨教育部來的一道命令,宣佈撤銷″敦煌藝術研究所"。研究所大部分員工在得知這一消息後陸續離開了莫高窟,最後僅留下范華和竇占彪兩名工友。家庭破碎,事業無以為繼,人生跌至最低谷。但父親不灰心、不氣餒,四處奔走,八方呼籲,頑強抗爭。父親的努力有了成效,國民政府決定由中央研究院接辦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


1946年,常書鴻在重慶招聘員工時結識了李承仙,母親進入了常書鴻的世界,兩人相伴一生。


1949年9月28日,父母親和堅守在研究所僅剩的幾位工作人員,懷著無限喜悅的心情迎來了敦煌的解放,迎來了莫高窟的新生。


敦煌研究院資深專家孫儒僩回憶道:“1950年8月22日,西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文物處趙望雲、張明坦兩位處長,代表中央文化部來接管國立敦煌藝術研究所 ( 後更名為:敦煌文物研究所 ) 。”


新中國成立後,莫高窟的研究與保護,開啟了新的一頁。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生如逆旅,一葦以航。”


父親心有所往,終至所歸。 

           

   (全文完)


(上)(下)


新媒體編輯:李偉強

審核校對:東方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