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歷史】徐霞客在鳳慶的歷史脈絡(二)

发布时间:2022/07/15 点击数:

文/圖 文  舟


1-②


澳門導報


第二天,前一天撂下擔子就走的人(編者注:腳夫)複又回來,想必是沒找到活吧,要不,徐霞客想看著那種決絕的樣子,是不可能再回來了的。徐霞客微微一笑,快速吃了飯就上路。從錫鉛到猛佑都是山路,有時穿過山坳的南邊,有時穿過山坳的北面,小路就在中間穿行。半里之後又半里,這是在徐霞客遊子裡比比皆是的距離表述。他“不使用含糊的語句,”用定性、定量多種方法描述,來達到目的。構成大自然的要素極多,但山水是其中貫穿始終的重要要素。徐霞客的出遊,就是要弄清楚山之所來,水之所自,山水成了他考察的重點,而對山川面目的瞭解,僅靠文獻是遠遠不夠的,他決定走一條出遊考察的途徑,於是才有在他生命最後的一程裡與鳳慶之緣。


忽然聽見山坳裡的流水淙淙,原來是錫鉛的水流與猛佑的西溪在南邊合流,從此猛佑河之名才得以誕生。離河不遠的坡上,居住的人家十分繁盛,可見當年的猛佑村人家密集人丁興旺。放眼壑谷平展,即是現在的猛佑壩子了。猛佑河曲折其間,徐霞客瞭解到,該河直達雲州舊城。想到雲州,便想到就要見到楊州尊大人,徐霞客微微激動了一下,楊州尊大人應該知道瀾滄江的準確流向。徐霞客懷疑《一統志》裡關於瀾滄江的錯誤記載。


離開猛佑村,但見木蔭藤蔽,如相連的幃幔,翠色連片,上下蔭蔽,左右重疊變換,屢屢不斷。由於千百年的雨水沖刷,從猛佑起到縣城的路差不多都在溝槽裡行。在中和村,有客館,向西靠著山峰屹立,匾額題為“金馬雄關”。徐霞客左看右看都不覺得此地雄峻,不過是一處稍平的山坡而已。前邊有兩家人,就是所謂的塘報營了。明代塘報作為明代官方新聞傳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自基層組織逐級向上傳播軍事情況,並在統治階層內部發佈的信息傳播工具。受其報導內容和傳播體制的影響,明代塘報在信源、內容、體裁、發行、傳播功能等方面均與明代邸報有著明顯的不同,其報導風格的簡潔、直白,通俗易懂,以及真實、準確、及時等特點。原來,商道官道為一體的古道,總也有諸如此類的驛站機關與駐兵,終於懂了號稱“金馬雄關”的客館做得下去的理由了。就像現在中和村委會旁的幾家小賣鋪,總有人肉下鍋想起少了醬油,湯燒漲了缺少味精,因此這些小鋪有存在的可能。徐霞客不可能在此吃飯,雖然客館既賣燒豆腐,還供應旅客飯菜。節儉的徐霞客帶著自己的飯包,借著一棵樹的陰涼,他將飯包置於草地,乾脆用手抓吃起來。沿著溝槽通行,兩側山崖如刀剖開一樣,中間深嵌僅通有三尺寬,肥一點的馬匹都過不了。溝槽之上有樹枝紛披,恰好成了遮蔭的巨傘,這是秋老虎天氣的八月哦!徐霞客最難忘的是其間有一棵大樹橫臥著檔道,必得彎腰趴伏才能過去。走著走著,雖累但也清爽,走著走著就看見了用木頭架為門的白沙鋪哨。作為土生土長的鳳慶人,不知在猛佑到鳳城的路上往返了多少回,終究只是車去車回,也不知翻了幾座山,淌過幾條溪河,徐霞客畢竟是地理學家,日記裡他記得從猛佑到鳳慶六重山,只有到了第六重山腳,才是鳳慶到雲州的地域。這第六重山屏風樣橫亙在順寧河的東面,今天稱之為東山。


(未完待續)

上一期連載

下一期連載


新媒體編輯:李偉強

審核校對:肖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