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從兩湖書院到清華學校 -中國知識份子革命精神的繼承和發揚(四)
(四)
劉偉華
編者按:
本文作者劉偉華先生(香港大學文學士、文學碩士、教育博士)長期以來在香港致力於推動中國歷史教育,增進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認識,潛心探索抗日戰爭歷史,曾與揭鈞等編著《清華學校35位元學子資料選編》,與王伯惠等編著《印緬滇抗戰暨日本投降紀實》,曾發表《齊學啟將軍事蹟考證》《陳崇武:一生宗仰重湖湘》《從遷校、設立分校析論西南聯大的人事和校政》《黃興的家風與家訓》等文章。澳門導報獲劉偉華先生授權,從本期(019107期)開始連載《從兩湖書院到清華學校-中國知識份子革命精神的繼承和發揚》一文,以饗讀者。
黃興革命思想的搖籃-兩湖書院(3)
在兩湖書院肄業時,黃興已很留意國內南北的形勢,對時局的變化和應對帝國主義的戰略也有透徹的分析,是將來成為戰略家的基礎。
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其時黃興由兩湖書院派往日本考察教育,知悉事件後恐怕亂事擴大,列強將會乘機加速在中國的侵略,特別是經濟發達的東南地區,若形勢如此發展下去,將對國家和人民產生很大的損害。因此,他在6月19日寫了一封信給兩湖書院的老師黃紹箕(1854-1908),分析當前形勢和建議戰略的應對,希望黃紹箕將信件轉達給有師生之誼的湖廣總督張之洞。他分析形勢謂:"大沽要塞已失,長江節次難防,聯合軍隊日見增援,豆剖瓜分之說恐見施於今日。回首西瞻,欲東南半壁之持,其惟張師帥(張之洞)與劉峴帥(劉坤一)二人乎!…竊謂長江一帶,久為匪徒潛蹤之所,平日既任其優遊,此時必群相回應。非嚴懲其巨魁,其為患有不可勝言者⑭。聯絡各省督撫,肅清內匪,力保外商,各國之師不入長江一步,則時事庶有可為。⑬"(上述文字大意是:天津大沽炮臺已經失陷,長江流域一帶亦相信逐漸難以防守,列強的聯軍不斷增援,恐怕如此下去國家將被列強分割。現時的局勢,如想保持東南半壁江山,惟有依靠張恩師和劉坤一兩位總督了。我認為長江一帶,長久以來都是山賊土匪潛據的地方,平日地方官員任由他們肆虐,這個時候必定乘亂作惡,如不嚴厲懲罰這些山賊的頭目,到時為患的情況真難以說得盡了。我建議聯絡各省的總督和巡撫,將管轄區內的亂賊肅清,盡力保護外商的安全和產業,使到各國的軍隊不會進入長江一帶,國家局勢尚有可為。)
黃興這個建議,是否得到張之洞採納,現在文獻沒有直接的證據,但這與後來張之洞等督撫在6月29日與各國在上海的領事商訂的“東南互保章程”,保護東南地區免受戰火波及的做法極為相近。黃在演說中也提及義和團暴亂時他的想法:“及聞拳匪滋事,各國有瓜分中國之言,心其憂危,思圖補救。以為義和團在北方如此野蠻,南方尚可獨立。因在日本會議數次。然同志太少,孤掌難鳴,乃遄回祖國,藉察形勢⑮。”由此可見,黃興上書老師黃紹箕,獻謀計策,非為保持清朝江山,反之是希望策動張之洞等漢人督撫,借北方亂事而謀求南方省分獨立,造成倒清的勢力。雖然最終沒有出現南方獨立情況,但東南互保條約的簽訂,亦是南方獨立趨勢的肇始。以後黃興進行革命活動以南方獨立為目的,大概也是由此戰略思維作為基礎。他在1910年給孫中山的革命計劃書,將起義目標由南方改為中部亦可能出自這一戰略思維,這一轉變促成武昌起義的成功⑯。另外,黃興的信函是否有打動張之洞在兩湖獨立,雖然沒有文獻說明,但是從他對待唐才常的自立軍在七月起事,態度觀望,可能反映他的意圖,當時“唐才常托日人勸告張之洞接受自立軍的擁護,宣佈兩湖獨立,張之洞觀望形勢,不表示態,也不出面干涉⑰” 黃興和唐才常都是張之洞的學生,二人可能已觀察到他長期主政湖北,也有獨立的傾向。黃興的信函反映他對張之洞傾向革命運動一直都有冀望,此亦可見於他在日本時的言論中⑱ 。
上述三個說法以黃興的自述最為可信,黃興的革命思想應沿自他任俠的個性,以及他對國家局勢的瞭解漸漸孕育出來,早期只局限於對腐敗清朝的不滿,但較充分認識西方民主政體,應在兩湖書院才有所啟迪,使他的革命思想變得完整,包含了推翻滿清的民族主義和建立共和政體的西方民主思想。
(未完待續。請關注下一期黃興革命思想的搖籃-兩湖書院(4)。掃描二維碼進入官網閱讀完整內容及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