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從兩湖書院到清華學校 -中國知識份子革命精神的繼承和發揚(三)
(三)
劉偉華
編者按:
本文作者劉偉華先生(香港大學文學士、文學碩士、教育博士)長期以來在香港致力於推動中國歷史教育,增進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認識,潛心探索抗日戰爭歷史,曾與揭鈞等編著《清華學校35位學子資料選編》,與王伯惠等編著《印緬滇抗戰暨日本投降紀實》,曾發表《齊學啟將軍事蹟考證》《陳崇武:一生宗仰重湖湘》《從遷校、設立分校析論西南聯大的人事和校政》《黃興的家風與家訓》等文章。澳門導報獲劉偉華先生授權,從本期(019107期)開始十期連載《從兩湖書院到清華學校-中國知識份子革命精神的繼承和發揚》一文,以饗讀者。
黃興革命思想的搖籃-兩湖書院(2)
第二個說法是在戊戌維新(1898年)之前已有革命思想。這是黃興總角之交,革命追隨者周震鱗(1875-1964)回憶所述。在甲午戰爭失敗後,國人訴求新的改革路向,這種風氣在湖南特別活躍。主張維新的梁啟超從廣東到了湖南的新式學堂-時務學堂擔任中文總教習,鼓吹維新圖強。另一維新健將湘籍的譚嗣同(1865-1898)組織南學會,宣傳維新思想。當時黃興和周震鱗與譚嗣同和南學會的楊篤生(1872-1911)、秦力山(1877-1906)、唐才常(1867-1900, 時務學堂的中文教習)經常來往,從此關心政治,研討時事。但黃、周二人接受了民主革命思想,不同意他們的保皇主張。戊戌政變中,譚嗣同等六君子在北京被慈禧太后下令殺害,南學會人士如唐才常等痛恨慈禧,急思變革。黃興多次以革命的道理向他們勸說,但都沒有結果。後來義和團亂事時,唐才常乘機起事,南學會人士大部分被捕殺,黃興和周震鱗運動清軍中湘籍軍人,協助楊篤生、秦力山等逃脫,後來力勸他們加入革命陣營⑦。這個說法即是說黃興在進入兩湖書院前(1898年入學)已有明顯的推翻清朝的革命思想,所以不贊同保皇的維新運動。唐才常的自立軍起義時(1900年)黃興正在兩湖書院肄業,按周震鱗說法,此時黃興已初試在軍隊中運動,吸收支持者,是由思想階段進而為行動階段的開端。
第三個說法是在兩湖書院時,黃興的革命思想才產生。黃興在1912年11月8日在湖南學界歡迎會上的演說,其中自述革命思想,是在湖北兩湖書院肄業時萌生,他說:"兄弟在校經堂讀書時,尚無革命思想,惟覺科舉之制貽害無窮。嗣因湖北兩湖書院友人函招往學,遂赴武昌。然功課亦極平常,其宗旨純系忠君。顧讀書數月,見報紙所載,友朋所言,始知世界趨勢決非專制政體所能圖強,亦非鬱鬱此間所能求學。"他決心革命,其中一個原因是1900年自日本考察回國後,知道維新派唐才常起事失敗被清廷殺害,"於是時益專制惡毒,決非革命不可。⑧"黃興的好友何成濬(1882-1961)亦憶述黃興在兩湖書院時,初時埋首於書案,除讀書外,好習字吟詩。他對革命的決心,是因為唐才常被殺而萌生的。當時何成濬曾見黃興因唐才常被清廷所殺害而大哭,"痛恨滿清之昏庸暴虐與痛心其同胞之受制于異族,而其革命思想,亦已於是時萌芽⑨。"
校經學堂是由湖南學政江標(1860-1899)創立,他曾到日本遊歷,考察了日本的教育,回國後成立校經書院(校經學堂前身),選拔優秀的學子進入校經學堂深造,聘人教授算學、地理、英文等。湖南開辦新式學堂和增添西學課程的風氣,自開明官員陳寶箴(1831-1900)在1895年出任巡撫開始。江標主張維新,與唐才常創立湘學報,宣傳變法。校經學堂是江標實踐教育變法的新嘗試。黃興只在校經學堂學習了一段很短的時間,大約不足一年,便轉到兩湖書院。黃興的求學生涯,在兩湖書院前主要是學習經史子集的舊學,過程也與傳統士人一樣,先是由塾師教導,然後到著名學者所開的教育場所學習(黃興曾跟隨周翰林笠樵研習),同學多以考科舉,獲功名為目標,這時黃興已經志不在科舉,但尚未受到新思想的開拓。直到進入兩湖書院,黃興接受了當時先進的中西學分科學習,在自由學習風氣下,對中國時事和世界局勢有了新的認識,認真思考中國的前途。
晚清時期,特別是甲午戰爭後,思想較開放的官員認為振興國家要從教育入手,日本採納的西方學校模式,拼棄私塾教育,是明治維新成功的關鍵之一。於是這些官員在管治範圍內引入新課程的學校,一般稱之為學堂,亦有沿用傳統學習場所的書院名稱⑩。兩湖書院由晚清洋務運動重臣張之洞(1837-1909)擔任湖廣總督時創辦,實踐他所主張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這所新式學堂是當時的實驗中學,朝廷尚未有章程規範,所以收生條件、課程內容、學堂性質等自訂。清政府直到1902年才由管學大臣張百熙(1847-1907)擬定《欽定學堂章程》,明確訂出三段七級的學制。書院由兩湖茶商籌資於1891年在武昌成立,每屆招收240名,成績優秀者會由公費保送日本留學。黃興在1898年入學時,書院的課程分為中學和西學。中學分經學、史學、地理、兵法、史略等;西學分算學、博物(類似現在的自然科,教授植物、動物、礦物等)、化學、天文、測量五門,教科書基本譯自日本書籍,各門聘請專門老師任教。除學術科目外,還有體育課。這些都是當時先進的學習課程。黃興求知欲強,舊學根底扎實,西學各門亦很快明達,成績十分優異,是書院中的高材生,受到監督梁鼎芬的賞識(11)。在平日學習的餘暇,他便閱讀西洋革命史及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的民約論(The Social Contract)等有關民主政體和革命的書籍,漸漸便對革命有較為成熟的看法(12)。
(未完待续。请关注下一期黄兴革命思想的摇篮-两湖书院(3)。掃描二維碼進入官網閱讀完整內容及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