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從兩湖書院到清華學校 -中國知識份子革命精神的繼承和發揚(五)

发布时间:2022/01/21 点击数:

(五)


劉偉華


編者按:

本文作者劉偉華先生(香港大學文學士、文學碩士、教育博士)長期以來在香港致力於推動中國歷史教育,增進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認識,潛心探索抗日戰爭歷史,曾與揭鈞等編著《清華學校35位元學子資料選編》,與王伯惠等編著《印緬滇抗戰暨日本投降紀實》,曾發表《齊學啟將軍事蹟考證》《陳崇武:一生宗仰重湖湘》《從遷校、設立分校析論西南聯大的人事和校政》《黃興的家風與家訓》等文章。澳門導報獲劉偉華先生授權,從本期(019107期)開始連載《從兩湖書院到清華學校-中國知識份子革命精神的繼承和發揚》一文,以饗讀者。


黃興革命思想的搖籃-兩湖書院(4)


黃興在兩湖書院萌生了革命思想,便找志同道合的同學,成為後來的革命夥伴。同學中有一位是善化縣龍喜鄉的同鄉王達,他比黃興長兩歲,是從嶽麓書院轉來。王達的兒子王之後來記述,當時在兩湖書院中,黃興與王達、陳嘉會(1874-1945)等同學鼓吹革命,當時號為“北四寇”,與孫中山在粵之“南四寇”相伴(19)。王之沒有提及的一寇,應是黃興自少年便相識的世交周震鱗,他後來成為黃興的忠實支持者,在湖南方面發展革命勢力出力很大。黃興是否如王之所說在兩湖書院裡已鼓吹革命,這點值得商榷。兩湖書院的主辦者張之洞、梁鼎芬雖然思想較為開放,但未至於容許在書院內宣傳革命,唐才常也是被張之洞逮捕,最後處以斬刑。《黃克強榮哀錄》也稱黃興雖然遍讀西洋革命書籍後,“革命思想遂萌芽腦蒂中。然未敢向同學者道及一字(20)。”因此黃興在兩湖書院中只找有革命傾向的同學交流革命看法,作為將來發展革命勢力的骨幹。其中陳嘉會與黃興志同道合,成績俱佳,二人在月考中不下前五名,皆為書院中的高才生(21)。黃、陳二人1902年在兩湖書院畢業,被梁鼎芬甄選送到日本公費留學。黃興到了東京弘文學院學習師範,陳嘉會則到了東京法政大學。中國學生在甲午戰爭後到日本留學漸漸成為潮流,尤其是張之洞在1898年4月發表了他的中體西用的重要理論篇章-勸學篇,其中外篇的遊學部分,主張中國學生到日本留學,“至遊學之國,西洋不如東洋。一路近省費,可多遣;一去華近,學生毋忘其國:一東文近于中文,易通曉;一西書甚繁,凡西學不切者,東人已刪節而酌改之。中、東(東京)情勢風俗相近,易仿行,事半功倍,無過於此(22)。”在黃興等人赴日留學的時候,估計有六千到一萬名中國學生在日本留學,大部分是自費生。有論者因此評論在二十世紀的最初十年,中國學生前往日本留學的活動很可能是當時世界上最大規模的學生出洋運動,它產生了民國時期的第一代領袖(23)。這批領袖是以黃興為首,他在留學時期開始組織有志于革命的年青同學,特別是湘籍同學。由於他有很強的組織力,以及他在軍事上的才能,漸漸成為留日中國學生中的革命派領袖,並將組織的勢力擴展至國內,在1904年以湖南籍同學為骨幹成立華興會。黃興與孫中山等的革命力量在1905年匯合而成為同盟會,儼然成為革命起義的行動策劃人。在辛亥革命成功後,民國報社這樣描述黃興:“黃之生平,只以推倒滿洲政府為唯一宗旨,其它絕無何等之目的。由此觀之,黃非思想家,亦非言論家,實為革命黨中唯一之實行家也。故革命党最重黃之威望,可與孫逸仙齊驅並駕矣。此次武昌起義,長江沿岸之會黨,皆以黃興為首領(24)。”


黃興的革命思想對同學陳嘉會影響很大,成為他的一生追隨者(25)。他在東京法政大學學成回國後,擔任湖南中部師範學堂擔任副監督之餘,並且兼到明德、經正學校授課,此兩校為黃興等同盟會領袖宣揚革命思想的地方。當時明德的老師很多具有革命思想,黃興、周震鱗、張繼(1882-1947)、蘇曼殊(1884-1918)等都是留日回來的學者。黃興的長子黃一歐(1892-1981),陳嘉會的堂弟陳嘉佑(1881-1937)也在明德讀書。陳嘉會後來到北京的京師法政學堂(1906年成立)擔任提調,並且在清華學堂(1909年成立)以及同鄉范源廉(1875-1927)創立的殖邊學堂授課,打探北京方面的動態。受到陳嘉會的影響,他弟弟和堂弟(陳嘉勳(1885-1972)、陳嘉立(1891-1924)、陳嘉佑、陳嘉任(1889-1958)、陳嘉祺(1892-1922))五人都參加了同盟會,成為有名的革命家族(26)。陳嘉會在清華學堂任教時,瞭解到這所新辦學堂的規模、課程、師資、設備、資金等都十分優厚,加上它是留美預備班,畢業學生可以享有公費留學美國,而且多數入美國著名大學,這是十分優渥的待遇和難得的機會。清華學堂是用美國退還部分庚子賠款而成立,作為培育留美中國學生。清政府在1909年成立遊美學務處,翌年11月提請將遊美肄業處改名為“清華學堂” 。那時陳嘉會已經知道美國經濟條件充裕,工業發達,將來必是後起的大國(27),所以他鼓勵弟弟陳嘉勳考入清華,在1911年畢業赴美留學,1917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經濟學博士;兩個兒子崇法和崇武(1899-1978)也先後在清華肄業。崇法在1918年赴美,在理海大學(Lehigh University)獲採礦工程學士。


(未完待續。請關注下一期清華學校與軍事救國(1)。掃描二維碼進入官網閱讀完整內容及注释)


返回首章/注釋查閱

上一期 連載四

下一期 連載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