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賞析】杜永衛折柳之初心(中)

发布时间:2022/05/13 点击数:

編者按:

杜永衛先生為非遺敦煌彩塑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美行業藝術大師、隴原工匠、高級環藝設計師。歷任敦煌研究院美術所副所長、日本國際協力事業團東京研究中心訪問學者、東京藝大客員研究員、中央美院雕塑系傳統課特聘兼職導師等,現任敦煌藝術研究中心主任、敦煌中國畫研究院學術院長、敦煌市莫高書院院長及國內多所高校的特聘教授、業界學術專家。


杜永衛先生的作品曾在中國美術館展覽,曾赴多國展出並獲收藏,作品還曾斬獲多個國內外大獎。其多年來潛心敦煌藝術的研究、傳承、發展及推廣,本報自2020年初開始已陸續刊載介紹杜永衛先生藝術作品的文章。為更好的弘揚和傳播敦煌的文化與藝術,本報自019212期開始刊載張慧綺女士的文章《杜永衛折柳之初心》,以饗讀者。


澳門導報


文/ 張慧綺


澳門導報

▲2005年杜永衛創作於蘭州


杜永衛曾向採訪他的記者介紹:“這件塑像,在敦煌壁畫中沒有原型,在敦煌石窟的彩塑造像中也沒有此類像式,而是參考壁畫中的多個人物的形象、裝束、儀態,並利用敦煌傳統泥彩塑製作技藝,結合自己的審美理想而創作出的一件個性鮮明的造型。可以說是對“新敦煌藝術”的一種探索和嘗試。”作者利用雕塑語言,使作品從三度空間的各個角度看上去都力求完美,別有一種清新質樸、恬靜閒適、優雅舒適的審美體驗。


關於《折柳》作品,還有一個出處:在古代,每逢親朋好友分別遠離,送行者總要折一支柳條相贈,以表達一種惜別之情。每當思念親人、懷念故友時,也會折柳寄情,遙思親友。折柳,成為古人離別寄情之風俗由來已久。


澳門導報

▲2005年 杜永衛創作於蘭州


最早出現在漢樂府《折楊柳歌辭》第一章中,寓含懷遠惜別之意,此為較早之思行人而折柳之詩。隋末無名氏《別詩》:”楊柳青青著地垂,楊花漫漫攪天飛。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唐時此風更甚,長安送客東行,或親人別離,多到霸陵折柳相送。“柳”寓意“留”,因此時人以霸陵折柳形容相送作別。


唐代李益詩雲:"楊柳含煙灞岸春,年年攀折為行人;好風若借低枝便,莫遣青絲掃路塵。"唐人《折柳》又雲:“跋山涉水輕別離,天涯芳草亦萋迷。只因登程常折柳,橋畔岸邊皆禿枝。”唐王之渙《送別》雲:“楊柳東風樹,青青夾禦河。近來攀折苦,應為離別多”;唐韓翃《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縱使長條似舊垂,也應攀折他人手。”敦煌出土唐代民間曲子抄本《望江南》:“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臨池柳,者人折了那人攀,恩愛一時間。”王翰《涼州詞之二》:“秦中花鳥已應闌,塞外風沙猶自寒。夜聽胡笳折楊柳,教人意氣憶長安。”以折柳為題的詩歌不勝枚舉,古往今來,人們最初因相思而詠柳,後來送別時折柳以示相思。杜永衛《折柳》之作的背後,竟有如此深遠的典故,耐人尋味。然而他為什麼想起創作這樣一件雕塑呢?(未完待續)


澳門導報

▲1986年杜永衛于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