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現代史上的湘陰陳氏家族】抗戰時期的鄧為仁將軍 (上)

发布时间:2022/05/20 点击数:

编者按:

一百五十多年前之中国,正值内忧外患、军阀混战、南北逐鹿之际,以湘阴陈氏家族为代表的先辈们,承先祖之义德,心怀天下兴亡,追随中山先生、黄兴先生左右,他们是时代使命的承担者、时代风云的搏动者,他们渐行渐远的背影,写满了百年世纪的悲壮与沧桑。本報自019121期開始選刊与近現代史上的湘陰陳氏家族有關的內容,讀者透過湘陰陳氏家族的歷史可瞭解中國百年之奮鬥歷史。


澳門導報


梁小進

抗日戰爭時期的國民黨第九戰區長官司令部,是指揮湖南大部分地區對日作戰的重要軍事機構。1939年9月—1942年1月,第九戰區司令長官薛岳指揮數十萬中國軍隊,在以長沙為中心的湖南廣大地區,與侵華日軍進行了三次大規模會戰,史稱“長沙會戰”。在第三次會戰中,我第九戰區長官司令部內,有一位在薛岳領導下,參與會戰指揮工作的長沙人士。這就是著名的鄧為仁將軍。


鄧為仁,號寧武,湖南長沙人。1913年2月19日出生於長沙。祖父鄧昌和,文武兼備。晚年隨左宗棠大軍收復新疆,任職伊犁府,擢升吐魯番知州。宵旰從公,病逝任所。父鄧德銘,字壽平。清末留學日本,鑽研政治經濟。歸國後,畢生從事教育和鹽務,於整理兩淮、長蘆及兩廣鹽務,尤著政聲。母範氏。


鄧為仁自幼天資慧敏,稍長即身懷大志,富含報國熱忱。早年畢業于長沙私立楚怡小學及明德中學,與著名歷史學家吳相湘系同窗好友。


1930年,鄧為仁深懷報國之志,投考南京中央軍校第八期步科。在校期間,沉潛於兵學,砥礪於志節。1933年畢業後,歷任憲兵排、連、營長,勇於任事,忠義精勤。1938年春,鄧為仁考入陸軍大學第十六期深造。曾於一次沙盤演習中,推翻教官制定的方案,出奇制勝,戰勝“敵軍”,突顯其卓越的作戰指揮才能。1940年,鄧為仁從陸軍大學畢業。


其時,我國抗日戰爭爆發已近三年,我華北、華東、華中大片國土淪陷,湖南已成為我國對日抗戰正面戰場的主要戰場。第九戰區于第一次長沙會戰結束後,在薛岳的指揮下,逐步襲擊日軍,陣地前推幾公里到數十公里不等,還加強了防禦陣地,重視民眾支援戰爭的能力,動員並訓練了湘北民眾破壞敵軍交通線的能力。為預防日軍可能的再次進攻,第九戰區長官司令部利用部隊整理補充的機會,公開徵求從軍校畢業的年輕人加入到指揮系統當中。鄧為仁的陸大同學、薛岳堂弟薛仲述慧眼識珠,遂向薛岳力薦鄧為仁,並詳細介紹了鄧為仁在陸大時沙盤演習中表現的指揮才能。於是,薛岳於1941年4月將鄧為仁調升為第九戰區戰地幹訓團上校教官,參謀處上校作戰課長。


1941年4月13日,蘇聯與日本簽訂《蘇日中立條約》。日本意欲侵佔南洋,需從中國戰場抽調兵力,急切解決“中國問題”,因此力求殲滅我第九戰區的作戰實力,予中國政府以重壓。


參謀處為提高戰地幹部的戰鬥能力,開辦了戰地訓練班。鄧為仁奉命到戰地幹部訓練班作報告,講解薛岳所謀劃的“誘敵深入,一翼席捲”的戰略戰術,為即將到來的第二次長沙會戰作了戰略戰術準備。


1941年9月上旬,第二次長沙會戰拉開序幕。由於我方密碼被日軍破譯,導致中國軍隊處於被動狀態。但因中國軍隊浴血奮戰,還是致使日軍傷亡慘重,加之供給線遭中國軍隊和民眾的破壞,致使後勤不濟,只得倉皇撤出,仍然退回戰前狀態。


經過二次長沙會戰,薛岳認真總結經驗教訓,認為這兩次會戰雖然均取得勝利,但傷亡慘重,失誤失利仍然不少。他感到必須加強師以上指揮官的戰術修養,加強訓練,提高指揮能力,改變固守陣地之方式,培養靈活用兵之習慣。11月17日,薛岳集合全戰區官兵代表在長沙舉行會議,討論進一步加強戰備的問題,並決定讓鄧為仁在下一次會戰時襄助機要,參加謀劃大局。會議之後,即產生了著名的薛岳“天爐戰法”。是月19日,薛岳頒令決定制敵先機,按預定計劃實行“誘敵至瀏陽河、撈刀河間地區,包圍殲滅之”的方案。


(未完待續)


(上)(中)(下)


注:原文刊于由湖南省文史研究館主辦的二零一五年第三期﹒總第一零一期《文史拾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