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回歸日專欄】詩 意 澳 門(二十一)

发布时间:2021/12/03 点击数:

(二十一)

作者:張 春

第十一章 詩意澳門,它滲透在根壁畫牆的不朽生長裡①


太陽消失了,霓虹燈四起。


“世有嘉木,心自通靈……獨立正直,巍巍德榮。”


加班之後,我走出辦公大樓,邊吟誦著久遠的詩句,邊快步行走于水塘的步道上。


風從大洋深處吹來,令人感到涼爽。眼睛卻盯著路邊的那些樹,榕樹、菩提樹、椰子樹、荔枝樹、芒果樹、樟樹等,它們不是野生樹林裡隨意生長的樹,它們是有使命的,就是為水塘站崗——守著水塘,擋著烈日,攔住風塵。尤其那排大王椰,青綠色的樹皮光潤潔淨,圓直的樹幹像挺拔的腰杆,像一排巨人,笑看雲淡風輕。


新口岸水塘面積和貯水量為澳門境內最大,儲水量400萬平方米,水源來自內地。據瞭解,以前珠江枯水季節期間,由於受多年罕見的天文潮汐影響,珠江下游發生海水倒灌,致使港澳的淡水被高度鹹潮覆蓋。為壓制鹹潮,保障高品質供水,廣東、廣西利用大壩上移、水電站調水等措施,加大枯水期放水流量,壓制珠江入海口海水倒灌形成的鹹潮,這種為民生著想的堅忍不拔,讓港澳居民喝上了“放心水”。這就是博大的“一國兩制”情懷的真實寫照。


走著走著,看見路邊山坡崖壁上有一面由樹根組成的“畫牆”,比東北魁夷的名畫《根》還要壯觀,還要震撼靈魂!


整個畫面是——所有樹的軀幹都是昂然向上,而它們的一部分根,就像鴻爪一樣悄無生息地抓地入土,為的只是去尋找養料與水分,以滋潤樹木根根筆直,棵棵挺立;而它們的另一部分根則裸露在崖壁之上,表皮皴裂著滿是縱橫的紋路,並集結成網,就像人的脈管,仿佛已經長出思想;有的則裸露在空中懸根露爪、青筋暴突、穿石抱岩,如風霜老人的手臂;有的粗壯蒼老雄健,有的細小堅韌倔強,它們不惜將自己的身體扭曲,虯虯蟠蟠縱橫交錯,你撕我咬,糾纏錯節,遍體鱗傷。但不管哪一棵,則一律於枝端發出翠綠的新枝,密濃如發,披拂若裾,在陽光中綻出恬靜的微笑,而那些粗細不同的樹根,攪在一起,盤活營養,執著堅韌,向世人昭示著頑強的生命力。


人們經常讚美樹木的挺拔,享受樹木的恩賜,但我對全力支撐大樹的樹根,卻很動情。因為,樹根紮得深且牢固,枝葉才會繁茂,其壽命也才會更加長久,不但可以養育出優質的木材,長出片片樹蔭,供人休息、乘涼,供人觀賞,還能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保護山體不滑坡,保護水塘不缺氧。


樹高千尺不忘根。我從這面“根壁畫牆”聯想到,現在社會上大多數的人,總是只想要表面上的風光,不甘承受背地裡的落魄;只願做社會上的“樹幹和枝葉”,而不願去做“盤根錯節的樹根”;只願獲取既得利益,不願飲水思源。然而,沒根的樹怎麼能長大呢?因此,我們應該提倡“樹根精神”,不論是隱遁還是展露,都將根深植於泥土,奮發於天空;同時要敬仰樹根的奉獻精神,飲水思源,感恩戴德。

水是“自來水”,樹是“自然長”。水是平淡的,樹是奇特的。這就是最“貴”的免費學堂,它並不在遠方,就在身旁。這就是我面對水塘不讚美水,卻讚美“根壁畫牆”的原因所在。


近些年,人們已經逐漸意識到,人類對生態的破壞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特別是近年來,人們的生態意識進一步加強,這面根壁畫牆,就像一座沒有頂棚和圍牆的展廳,講述著“在大自然中詩意地棲居”、“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故事,用自己的標本展示自然生態對人類的重要性,啟發人們對自然、生命的敬畏與思考,進而增強生態意識,其視野宏大,氣勢磅礴,穿越時空,想像奇特,打通古今,思接千載,視通萬裡。


(未完待續)


首章 / 作者張春介紹

上一章(連載二十)

下一章(連載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