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是促進全球合作和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36)

发布时间:2021/12/03 点击数:

 連載 (二十一) ①


從全球和國內戰略研究

看中國的西進戰略 


中國的西進戰略當全球焦點正集中在中國同其臨海鄰國于東亞和南亞的主權糾紛時,中國似乎也正悄悄地從陸地上向其西部擴張勢力。多年來,中國一直對中國應該向海洋,或是按傳統方式向西部陸地擴張影響力進行討論。目前的形勢顯示中國是在向海洋擴張,中國海軍進入太平洋和印度洋,它與日本和其他東南亞的主權爭議更是鬧得沸沸揚揚。然而,因為經濟和戰略需要,中國也不動聲色地把實力伸展到西部地區。


1.強國填補具戰略重要性區域的真空

首先,在國內,因為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已近飽和,中國自2000年便推行了西部大開發計劃,把大量資源轉移到西部,目的是縮短富有沿海區域和尚未發展與貧窮西部內陸地區的差距。很自然的,這帶來了如何滿足這廣大內陸地區在發展上對能源的需求的問題。與此同時,中國也重新注意阿富汗的戰略重要性。中國與阿富汗其實有共同的邊界,雖然只是稱為瓦罕走廊的狹窄地段。2001年阿富汗戰爭爆發初期,出現在中國視為其後方的強大美國/北約部隊,起初讓中國感到擔憂。但北京很快便認識到北約對阿富汗境內伊斯蘭恐怖主義的戰爭對中國是有利的。多年來,中國一直被同一些中亞國家接壤的新疆自治區內的維吾爾人叛亂困擾,也嘗試終止伊斯蘭武裝分子的跨界滲入,尤其是那些來自由塔利班主導的阿富汗的武裝分子。因此,由美國/北約部隊在阿富汗進行的反恐戰爭,發揮了制止(雖然不能根除)來自中國西方的伊斯蘭威脅。中國戰略家一度甚至對中國是否應該對美國的要求——通過瓦罕走廊為在阿富汗的北約部隊提供物資——作出正面的回應進行討論。現在,美國/北約部隊準備從阿富汗撤退,俄羅斯則完全沒有回來的意思,除了中國還有哪一個強國會填補這個具戰略重要性區域的真空?中國為這項工作做了詳盡的準備。他們建了一條通往瓦罕走廊附近的高速公路,隨時可以同在邊界另外一邊由美國建造的高速公路連接。


2.中國西進戰略的最終目標

阿富汗進行戰後的重建工作。中國企業也開始在那裡進行主要同資源有關的發展項目。但阿富汗並不是中國西進戰略的最終目標。阿富汗以外是石油資源豐富的中東,從戰略上來說,美國在那裡的盟友較少。中國同作為它棋子的巴基斯坦建立了密切的關係;也利用上海合作組織與其西部邊界的大多數中亞國家建立友好關係。這樣的情況與中國同其東部鄰國充滿矛盾的關係形成強烈對比。儘管有時候同新疆叛亂分子有暴力的衝突,中國卻小心翼翼的避免反伊斯蘭的標籤。它在阿富汗戰爭保持中立,讓它在戰後塔利班依然有相當影響力的阿富汗處於有利地位。在德黑蘭同西方對其核武器發展的爭議上,中國也讓自己在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成為伊朗最好的朋友。如果說中國在海洋主權上態度日益強硬並因此同一些鄰國出現矛盾,部分原因是因為它要確保來自中東能源資源的航道,那如果有一天它可以減少對航道的依賴,對沿這航道的國家如印度、東南亞和日本來說,這將是“改變遊戲”的重大變化。中國可以依靠陸地上的渠道網路,把這些資源從伊朗,途徑阿富汗和瓦罕走廊,直接傳送到新疆。更好的是,這些來自新陸上線路的能源供應,可以不必先從海路運送到東部港口,而是直接送到需求日益增加的中國西部。


中國的總計劃,開闢另外一條陸上能源供應線路,這一次涉及的是東南亞。多年來,中國一直在推動連接雲南和數個東南亞國家的高鐵網絡。除了給區域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網絡也讓中國可以把來自中東和非洲的天然資源、歐洲的貨物,先在比如緬甸的港口卸下,然後再通過鐵路轉運到中國各地,包括雲南、貴州和四川、青海和新疆等中國內陸區域。


對中國來說,同目前貨物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到中國東部港口,然後再轉送到其西部,這可以省下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中國的西進戰略是基於經濟需要,因此大體上會是和平的。然而,一個新強國的來到無可避免的會衝擊中亞甚至中東的勢力均衡,對以往歐洲殖民地強國的利益也會有影響。在美國“重返亞洲”,把戰略重點從歐洲與中東轉移到亞洲之際,中國卻把部分的重點轉移到其西部。然而,西進和向海洋擴張實力間的拉鋸,及新的兩國集團(G2)的勢力平衡在未來會有什麼發展還有待觀察。


最後,如果中國來自中東和非洲的天然資源和歐洲的物品不再經過馬六甲海峽,新加坡作為航運中心的利益將受損。


(連載,未完待續)


作者介紹:李芏巍,中國物流策劃研究院與中物策(北京)工程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物流與供應鏈智庫核心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