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世界 – 科普論壇】塑膠吃下去可以拉出来?NO!它可進入人類胎盤(上)

发布时间:2021/04/01 点击数:

(上)


來源:《返樸》(微信ID:fanpu2019)

作者:祝葉華


前面的話:

人類用科學創造了一種“永恆”的材料,使用之後又想把它徹底扔掉。但目前來看,這似乎是不可能的,它沒有“離開”,每一塊曾經被創造出來的塑膠仍然與我們同在。


小時候,父母常警告我們說“口香糖不要咽下去,會粘住腸子”,當然後來我們都知道了,誤吞下去的口香糖會隨著糞便一道離開我們的身體。


現代許多口香糖的膠基是由合成橡膠製成的,口香糖也含有塑膠。塑膠不消化,吃下去“穿腸過”,拉出來就是了。但是,事情好像並沒有那麼簡單。雖然環境中的塑膠袋或塑膠水瓶會被分解到不再礙眼的程度,微小的碎片仍然會被動物和人類攝入。事實上,在魚類和哺乳動物體內已經發現了微塑膠,而現在,新的研究發現,微塑膠無孔不入,人類胎盤中也發現了它的蹤跡。


人類胎盤中首次發現微塑膠


2018年10月23日,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歐洲胃腸病學會議上宣佈,在人類糞便中檢測到了微塑膠的存在,微塑膠進入人類胃腸道成為既定事實。一項針對北京青年人糞便中微塑膠含量的調研結果也發現,微塑膠普遍存在於受試者的糞便 [1]。


2020年8月,美國化學會年會上又曝出更驚人的發現:人的肺、肝臟、脾臟和腎臟組織樣本中均檢測到了微塑膠的存在[2]。這一發現證實,微塑膠進入人體後並非僅在消化系統過往和停留,它們同樣會“滲透”到其他組織中。不過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些被“滲透”的組織也包含人類胎盤。


2021年1月,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刊登的一項研究提供了塑膠“攻佔”人類胎盤的“鐵證”。研究人員分析了6名18至40歲的正常懷孕的健康婦女的胎盤,6個胎盤中有4個發現了微塑膠的存在,共檢測出12個球形或不規則的微塑膠碎片,尺寸介於5~10μm(與紅細胞大小類似)間,其中5個顆粒位於與胎兒相連的胎盤部分,4個顆粒位於與母體子宮相連的部分,3個顆粒位於包圍胎兒的細胞膜內。12個碎片中,有3個被明確地鑒定為聚丙烯 (塑膠瓶和瓶蓋就是用這種材料製造的),剩餘的9個被認定為塗料類材料,可能來自化妝品、指甲油、牙膏、面霜、身體乳、粘合劑的碎片等。該研究得到了倫理委員會的批准,研究人員用一種確保胎盤不會與外界任何塑膠器具或工具接觸的方法收集了胎盤[3]。


以上研究揭示出,微塑膠不僅存在于周圍環境中,在人類身體中竟然也普遍存在,究竟這些微塑膠是如何進入人體,且進入人體後對健康危害有多少大?


微塑膠進入人體的多種途徑


微塑膠尺寸很小,大多情況下並不可見,但這並不妨礙它們潛伏在我們的周圍。簡單來說,只要我們呼吸和進食,微塑膠就會找到潛入人體的時機。


2019年5月,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委託澳大利亞紐卡斯爾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ewcastle)評估了人類從自然界攝入微塑膠的量。研究人員分析和綜合現有的關於人類攝入塑膠的文獻後,估算出人們平均每週攝入大約2000個微型塑膠顆粒,這當于一張信用卡的重量。這些微小的顆粒有多種來源途徑,其中包括人造衣物纖維、牙膏或洗面乳中的微珠,或更大塑膠片的分解[4]。


在紐卡斯爾大學計算的52項研究中,有33項研究著眼於食品和飲料中的塑膠消費。這些研究重點列出了一系列含有微塑膠的常見食品和飲料,如飲用水、啤酒、貝類和鹽。水是人塑膠攝入微塑膠最大的來源,普通人每週僅通過飲用瓶裝水或水龍頭就能消耗多達1769粒塑膠。貝類是塑膠攝入的第二大來源,平均每個人每週攝入多達182個微粒(0.5克)。


塑膠進入人體的第三大途徑是呼吸吸入。該研究調查了16篇關於室外和室內空氣品質的論文。結果發現,室內空氣中塑膠污染較室外嚴重。這是因為室內空氣迴圈有限,而合成紡織品和家居灰塵是空氣中微塑膠最重要的來源之一。這個估計非常保守,但也暗示了一個事實,暴露在空氣中的微塑膠可能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地的條件和生活方式[5]。


(未完待续)


参考文献

[1]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8969720378761.


[2]https://www.acs.org/content/acs/en/pressroom/newsreleases/2020/august/micro-and-nanoplastics-detectable-in-human-tissues.html.


[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412020322297.


[4]https://d2ouvy59p0dg6k.cloudfront.net/downloads/plastic_ingestion_web_spreads.pdf.


[5]https://d2ouvy59p0dg6k.cloudfront.net/downloads/plastic_ingestion_web_spreads.pdf.


[6]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est.9b02540.


[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3016-020-00171-y.


[8] https://cebp.aacrjournals.org/content/7/5/419.


[9]https://www.endocrine.org//media/endocrine/files/topics/edc_guide_2020_v1_6chqennew-version.pdf.


[10]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48969719302852#!.


澳門導報

塑膠吃下去可以拉出来?(上)

塑膠吃下去可以拉出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