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教育救國 铸民族之忠魂(二) 謹此紀念辛亥革命先驅陳炳煥先生逝世一百周年 (1920 -2020)
仰之鑽之 高矣美矣
—緬懷湘陰城北學校創始人陳炳煥先生
錢應奇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有一個人,我們湘陰人民不能忘記,我們湘陰城北學校的師生更不能忘記,他就是在湖南清末民初的政治舞臺上曾頗有作為且對湖南近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影響,擔任過清末湖南諮議局副議長、民初湖南軍政府財政司長等職的陳炳煥先生,他是我們湘陰城北學校和湘陰一中的創始人。
陳炳煥(1860一1920),號樹藩,湘陰縣界頭鋪(今金龍鎮)人。少年時遵父命在家鄉經辦藥店。“年十八乃讀書,通經史,有大志。”陳公後來靠自己的努力拼搏,獲得了升遷,為什麼會想到要在家鄉辦新學創辦全日制小學?為什麼會選定仰高書院老址作為創辦學校的校址?一百多年來,當年陳先生創辦的學校現狀如何?在陳炳煥先生誕生160周年,逝世100周年之際,帶著這些問題,穿越時光的隧道,我們一起來尋求答案。
仰高書院 源遠流長
湘陰置縣有1500多年的歷史,縣城位於湘江之濱,集江水之精華,聚群山之靈氣,吸納聚合著湖湘文化,沉積了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文廟、嶽州窯、左文襄公祠、文星塔、烏龍塔等眾多遺址、遺跡點綴在滿城春色中。“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屈原、范仲淹這些千古名句,湘陰人耳熟能詳。
湘陰人歷來有尊師重教之良好風氣,始建于宋慶曆四年(1044年)的湘陰文廟就是最好的見證,“規模巨集麗,遂甲於湖以南。”湘陰英才輩出,湧現了品學兼優、誨人不倦的千年學府嶽麓書院首任山長周式,明初治世能臣戶部尚書夏元吉,身無半畝,心憂天下的左宗棠,中國放眼向洋看世界第一人郭嵩燾……
仰高書院是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由知縣張燈主持修建的,位於湘陰城西河濱。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知縣徐梁棟重建。光緒四年(1878年)左宗棠捐款擴建。仰高書院的著名學生有郭嵩燾、易玉章、吳英樾、宋開甲、姚騰漢等。易海青曾為仰高書院題聯:“仰之鑽之,看顏子如何學聖;高矣美矣,宜公孫望著登天。”仰高書院在湘陰文化承前啟後、傳承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翻開歷史的長卷,我們也可以看到當年書院那種“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場面。
興辦新學,功在千秋
陳炳煥先生所處的年代正是我們中華民族積貧積弱,深受列強欺淩的年代。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他經湖廣總督張之洞親自主考評定為優等,在武昌兩湖書院肄業,即以湖北遊歷官之身份派往日本考察政治。通過在日本的考察,陳炳煥認為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強國需要人才,而人才需要學校的培養,從而產生教育強國的思想。光緒三十年(1904年),他歸國回湘,受聘于長沙明堂學堂,任日文教員,複于次年擔任湖南省學務處參議,湘陰中學堂監督,湘陰勸學所總理。
他根據清政府頒佈的章程,歷經艱辛,成立湘陰縣學務公所,並以原仰高書院為基礎,創立了湘陰縣立高等小學堂;後又出任新創辦的湘陰駐省中學堂(即湘陰一中前身,1905年創辦于長沙)監督(相當於校長)。這兩所學堂均為湘陰最早的近代新式學校,陳炳煥作為其主要創辦人,因而被譽為湘陰新學的創始人。
(湘陰城北學校 校園)
以仰高書院為基礎創辦的湘陰縣立高等小學堂,民國21年(1932年)改名“縣立一高”,民國29年改為“中心鎮國民學校”,1950年定為“湘陰縣第一完全小學”,1959年改為城關鎮城北學校,即湘陰縣城北學校。校址先後由仰高書院遷至八甲文昌閣,再遷城內武廟,抗日戰爭勝利後遷藥王廟今址(湘陰縣文星鎮江東中路)。
陳炳煥先生當年創辦湘陰縣立高等小學堂為什麼會以原仰高書院為基礎呢?綜合相關史料,筆者作如下分析。從人文歷史的角度來分析,“抬棺出征,收復新疆”的左宗棠,中國首任駐英法公使郭嵩燾都是陳炳煥最崇拜的鄉賢,且左宗棠曾捐款擴建仰高書院,郭嵩燾是仰高書院有名的學生,陳炳煥既受左宗棠心憂天下情懷的薰陶,也感恩于郭嵩燾的賞識與教化。仰高書院已有一定的辦學基礎給陳炳煥先生留下美好的印象。
從地理位置的角度來分析,仰高書院位於縣城湘江之濱,水陸交通方便,處長沙之北,岳陽之南,正所謂“吾道南來,原是濂溪一脈,”仰高書院位於狀元塔(烏龍塔)和文星塔之間,在湘陰文廟狀元橋不遠處。文廟鐸聲悠悠,餘音嫋嫋,諸生仿佛朝朝暮暮可以聽到至聖先師孔老夫子的教誨,“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民間更有傳說,按照舊時的科舉禮尚,縣裡有人中了狀元的,才可在文廟前面的頭門處不下馬。
原來在狀元橋前面的甘家祠堂牆角上還豎過一塊石碑,題曰:“官員到此下馬。”而狀元則可以驅馬入門,打馬過橋,從大殿中門而進。“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而不悔。”陳炳煥先生希望家鄉能有人脫穎而出,在文廟前的狀元橋打馬過橋。他創辦縣立高等小學和湘陰駐省中學堂是為了中華騰飛,為了民族崛起。“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是龔自珍的聲音,也是當時陳炳煥先生所期盼的事情。
陳炳煥先生興辦新學所期盼的“狀元”,是那種能文能武、科教興國的人才,是那種勇於擔當,敢於爭先的民族棟樑。
(學校古鐘)
百年城北 薪火相傳
春去秋來,物換星移。承三湘靈氣洗禮,浩瀚洞庭滋養,湘陰城北學校歷經風雨滄桑,已由當年纖纖細苗,茁壯成長為參天大樹。湘陰文廟與學校一牆之隔,學校不遠處的文星塔和狀元塔依舊是巍然屹立。
2001年9月和2002年9月,原漕溪學校和城西學校先後併入城北學校。學校占地面積25600平方米,建築面積11693平方米,有3棟教學大樓,1棟綜合辦公樓,1棟青少年活動中心,還有1個附屬幼稚園,設有多媒體電教室、微電腦室、錄播室、圖書室、中心會議室、儀器室、科學實驗室、音樂室、美術室、體育器材室,還有一個球類運動場和一個田徑場。
學校現有49個教學班,在校學生2720人,在崗教師140人,其中高級教師11人,一級教師107人,有國家級骨幹教師2人,省級骨幹教師16人。
學校堅持依法治校,立德樹人,先後被評為湘陰縣和岳陽市教學品質先進單位,岳陽市教改示範學校,湖南省教學研究實驗學校,湖南省小學教師培訓基地,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
(湘陰城北學校校園)
學校堅持以訓促研,以研帶訓,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提高了教學品質。從1998年到2019年,學校先後完成了國家級課題《運用音像教材,實施創造教育》的研究任務,完成了省級課題《創造性活動課研究》、《在活動中培養幼兒創新意識研究》的課題材料,2006年《小學課堂教法創新研究》榮獲岳陽市第八次優秀教研成果一等獎。2009年學校承擔的國家級教師科研專項基金重點課題《教師校本培訓研究》被定為先進實驗單位,並獲二等獎。
2019年《小學數學計算教學“四環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課題被評為岳陽市優秀課題。1992年巢歌燕老師執教的美術課《中國畫.小貓》在中南六省調教課評比中獲一等獎,2005年朱為老師執教的語文錄影課《葡萄溝》被中央電教館採用。2009年周櫻老師在湖南省第一屆小學數學《同步教學實踐訓練》運用優質課競賽中榮獲一等獎。在岳陽市“金鶚獎”課堂教學競賽中我校顧嵐老師獲金獎,朱為老師獲特等獎。
(師生現場書畫)
良好的辦學條件和師資力量為學生成才奠定了基礎,一代代創新人才從城北學校起步,展翅飛翔。(此處有刪減)
飲水思源,城北學校師生永遠不會忘記學校的創始人陳炳煥先生。2017年11月6日,城北學校迎來了一批尊敬的客人。學校創始人陳炳煥先生的孫女,長沙市黃興學校原校長陳崇孝老師及其親屬代表會同著名兒童文學家、一級作家、原長沙市文聯主席李少白先生,一級作家、湖南省童話寓言研究會會長,湖南教育出版社•愛你雜誌社社長、主編謝樂軍先生和記者朋友來到學校作“文學點燃夢想,教育成就人生”主題公益講座,讓學生親臨其境,聆聽作家的講學,分享文學的快樂。
近3000名師生得知學校創始人陳炳煥先生的親屬來了,奔相走告,特別激動。陳崇孝老師也為祖父當年創辦的學校興旺發達而高興。
櫛風沐雨百年校,萬千桃李滿園開。如今城北學校教師在校長王正坤的帶領下,只爭朝夕,不負韶華,教師敬業愛生,探究交流,學生文明勤奮,求實創新。師生一起挑戰未來,在陳炳煥先生開篇的校史上續寫輝煌。
(作者系湘陰縣城北學校副校長)
《仰之鑽之 高矣美矣》參考文獻:
[1]梁小進《清末民初的湖湘名人——陳炳煥》[J]《文史拾遺》2011(2)
[2]《湖南教育名人名校志•第五卷》[M]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