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教育救國 铸民族之忠魂(三) 謹此紀念辛亥革命先驅陳炳煥先生逝世一百周年 (1920 -2020)

发布时间:2020/12/30 点击数:

奠基和鑄魂

—陳炳煥對湘陰縣一中的貢獻和影響


(作者:陳 宇 陳文革)


陳炳煥是清末民初湖南名人,曾擔任湖南省留學生監督、湖南省諮議局副議長、湖南省財政廳廳長等職,一生勤勉,敢於擔當,在教育、政治、經濟等方面貢獻卓著,本文專論他對家鄉湘陰縣最早的新式中學做出的貢獻和產生的深遠影響。


一、劃時代的教育奠基


歷史的巨變,常常會聚焦在一個特殊的年代。


清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年。


這一年,日俄兩國居然在中國的土地上燃起戰火!戰後,中國東北一分為二,北歸沙俄,南歸日本。


這一年,廣東人孫中山、湖南人黃興等革命黨人在日本東京創立同盟會,開始了革命救國的艱難歷程。


這一年,清王朝為自強求富,宣佈廢除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提倡西學,創辦新式學堂。


這一年,敢為人先的湘陰人陳炳煥為湘陰播下了教育救國的火種。他首先發起成立湘陰縣學務公所,在湘陰縣仰高書院原址創辦了湘陰第一所縣立高等小學(今湘陰縣城北學校),同時,他又籌款在省會長沙創辦湘陰駐省中學(今湘陰縣第一中學),租賃長沙市南正街唐宅為臨時校址,擔任監督(即校長),年底購置長沙市北門口羅湘裡周姓房屋作校舍。湘陰駐省中學是湖南省最早創立的十二所公立中學堂之一。


那麼,是誰在陳炳煥心中播下了教育救國的火種呢?


陳炳煥(1860年5月11日-1920年12月2日),派名鐘淮,字岱青,號樹藩,晚號注凡,出生于湖南省長沙府湘陰縣界頭鋪青山西北側山腳神塘灣(今湘陰縣金龍鎮大星村)一個殷實的耕讀之家——陳家花屋。青山東側高華嶺是與林則徐一起抗英的兩江總督李星沅(1797—1851)的故鄉,青山西側左家塅是收復新疆的民族英雄左宗棠(1812—1885)的故鄉。神塘灣陳氏家族與高華嶺李氏家族及左家塅左氏家族互為姻親,李氏和左氏的良好家風對陳氏子弟都有著良好的影響,陳炳煥從小耳濡目染,立志要為國家建功立業。 


陳炳煥之父陳正昌在界頭鋪集鎮開了一家藥店,救濟百姓,深得美譽,家業也越來越興旺。因缺乏合適人手,陳正昌就帶著少年陳炳煥經營藥店。但陳炳煥志不在此,藥店的大門封閉不了他時刻關注國家局勢的壯志雄心。


他心中有兩個崇拜的偶像,一個是率軍西征的左宗棠,一個是出使英法的郭嵩燾。內憂外患,國將不國,“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陳炳煥決心發奮讀書,要像左宗棠、郭嵩燾一樣,救國家於危難之際。他認為“強國先要強自我”,於是,他關閉店門自讀經書。那年,他十八歲。


1879年,郭嵩燾迎著國人的辱駡從歐洲回國,定居長沙。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他在舊勢力的詰難中發出一聲聲呐喊。他倡建禁煙公社,拯救社會人心;創辦思賢講舍,弘揚天地正氣;探尋洋務新途,追逐強國夢想。十九歲的陳炳煥撇開世俗的眼光,拜郭嵩燾為師,深得郭嵩燾賞識,陳炳煥“受益為多,學亦有進,對世界大勢漸有識見,志向增高”。


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法軍從陸路和海路夾擊中國,中國危在旦夕。二十三歲的陳炳煥徒步千里,奔赴廣西前線,參加左宗棠的“恪靖定邊軍”英勇抗法。此次戰役,中國將士在戰場上用鮮血換來的勝利,卻變成了朝廷在外交上喪權辱國的“和約”,中國不敗而敗,陳炳煥深切感受到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知恥而後勇,陳炳煥歸家後更加發奮讀書,他先考取縣學生,後遊學省城各書院,屢試獲優,補為廩貢生。1900年,他以“才識出群、自行不苟、好學深思”,被湖南省學政保送帶薪入武昌兩湖書院就讀。


1902年,陳炳煥經張之洞親自主考評定為優等,在兩湖書院肄業,即以湖北遊歷官身份派往日本考察政治。通過在日本考察,陳炳煥認為強國需要大批人才,而人才需要學校培養,從而產生教育強國的思想。


他根據清政府頒佈的章程,歷經艱辛,創辦了湘陰縣立高等小學和湘陰駐省中學,開始走上了教育救國的道路。


澳門導報


教育是什麼?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青年時代的陳炳煥,幸遇郭嵩燾、左宗棠、張之洞等前輩良師,是這些先知先覺們對教育的重視和對世界的關注,喚醒了陳炳煥教育救國的夢想。 


二、穿越時空的精神傳承


歷史之所以耐人尋味,也許就在於它的複雜和微妙。在近代世界,德國是日本的老師;在近代東方,日本是中國的老師。日本,這個中國曾經的學生,一次又一次給中國帶來沉重的恥辱,但是日本,這個亞洲最先走向現代化的國家,卻成了中國追求現代文明的老師。日本崛起,靠的是“洋才和魂”,中國崛起,要的是西方的民主科學,更要中國的民族精魂!學校是塑造青年靈魂、構建民族精神的地方。


1905年秋,因湖南省留學生人數劇增,湖南提學使按照清政府學部要求,任命陳炳煥為湖南省遊(留)學生監督。這一年,清政府學部成立“日本留學生管理處”,委派陳炳煥赴日本,任湖南留日學生監督。


陳炳煥希望有更多的青少年走出國門,為國家強盛奮發學習。在他的影響下,其子侄輩大多前往日本留學,學成回國後,紛紛走上救國救民的道路。陳炳煥首先致力於教育救國,以國為家。他定下家規:“為官不貪財,謀事不為名,為國多辦事。”家族後輩精英輩出,有辛亥革命功勳志士陳嘉祐(1881—1937),有抗日空軍烈士陳嘉應(1914—1935),有“共和國第九烈士”陳毅安(1905—1930),有人民教育家陳嘉鈞(1912—1995)等。


1922年,十七歲的陳毅安在寫給戀人李志強的信中提道:“我家伯叔兄長等,為湘陰之先覺,都負有改造社會國家之責任。我雖幼稚,已受充分家庭教育矣!”其中,“伯”即陳炳煥。陳炳煥還經常以此家規訓導學生,在學生中,湧現了抗日反蔣的愛國將領黃鶴等人。  


1908年,陳炳煥同鄉人瞿宗鐸(1867-1937年,湘陰縣文家鄉瞿家壩人,即今金龍鎮獅嶺村人)從日本留學回國,接任湘陰駐省中學監督(校長)。1912年,湘陰駐省中學與長沙府所屬12縣的駐省中學聯合在省城主辦“湖南省長郡聯立中學”。1922年,湘陰教育先賢在湘陰駐省中學舊址開辦湘陰駐省縣立師範,1924年冬,學校因籌款困難停辦。國運多艱,教育也難以為繼,但湘陰教育先驅傳承文化、經世濟國的精神不倒。


1928年,任孔鼎擔任湘陰縣教育局長,在湘陰本土籌建師範學校,建校經費以陳熙珊等所捐圩田370畝地租及湘陰駐省縣立師範房屋出租款作基金,聘請原湘陰駐省縣立師範名師及海外留學歸來的學者執教。1930年,南泉山新校舍落成,學校定名“湘陰縣立中學”,瞿宗鐸任校長。瞿宗鐸等人大力傳播西方民主科學,將陳炳煥的愛國思想發揚光大,進一步塑造這所學校的精魂。 


澳門導報

(2005年整體搬遷之前的湘陰一中新校區)


陳炳煥長子陳嘉祐,字護黃(原名護芳,以尊炎黃及黃興而更名“護黃”),1905年東渡日本,加入同盟會。先後追隨黃興、孫中山,參加武昌起義、護法運動、北伐戰爭,擔任國民革命軍第13軍(後改14軍)中將軍長,積極擁護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極力反對蔣介石的軍事獨裁統治,從而使蔣介石欲置之於死地。1935年陳嘉祐被迫遷居香港,1937年病逝,臨終前留下遺言:“逝世後葬於湘陰縣立中學所在地南泉寺畔。”南泉寺陳嘉祐墓廬對聯為“隨總理推翻帝制,奚來者景仰先賢”,愛國進步思想與天地長存。 


湘陰一中精神的定型者,當推追隨陳炳煥父子的鄭澤。


鄭澤(1895-1959),字嘯庠,出生於湘陰縣歸義局傲花塘。鄭澤受陳炳煥開放思想的影響,曾三度留學日本,先後就讀日本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和九州帝國大學。


1926年,鄭澤從日本回國後參加北伐戰爭,投奔國民革命軍第13軍軍長陳嘉祐,鄭澤被聘為軍部秘書。經過殘酷的血火洗禮,書生意氣的鄭澤既有郭嵩燾一樣的博雅氣質,又有左宗棠一樣的鐵血精神。1943年,正值日寇侵略中華、肆虐湘陰之際,鄭澤放棄大學教授職位,毅然回到湘陰擔任湘陰縣立中學校長。


澳門導報

(湘陰縣一中氣勢恢宏的藝體館)


他親書校訓“公誠勤勇”,親作校歌以激勵師生,校歌雲:“玉池湘水,秀毓靈鐘;惟吾俊彥,萃集縣中!禮義廉恥遵國訓,公誠勤勇是所宗!鄉賢思左郭,屈子效精忠!願大家砥勵學行,堅苦卓絕,奮發為雄!經天緯地業,成就在餘躬!繼往開來向前進,復興民族作先鋒!繼往開來向前進,復興民族作先鋒!”


1944年,湘陰淪陷,他召集失散師生在五處僻靜鄉村設班,在敵騎縱橫中採取“敵來我散,敵去我聚”的方式授業。有人勸其稍休,他說:“非教育無以出人才,非人才無以救中國,豈可懈怠!”其教育報國的雄心壯志與當年的陳炳煥驚人相似!1945年8月,日本宣佈投降。9月,鄭澤協助中國軍方勸降駐湘陰的日軍,湘陰得以光復。11月,省教育廳廳長王鳳喈通令表彰:“湘陰縣立中學校長鄭澤,曾於淪陷區努力領導青年,致使弦誦不斷,特此嘉慰。”


在鄭澤校長影響下,學校培育出威武不屈的鐵血精神,延續著海納百川的博雅風範,傳承著務實憂時的愛國情懷。至今,南泉寺依然佛號長鳴,清音深處,人們又怎能忘記,這片淨土竟然培育出一大批匡時濟世的時代精英!


澳門導報

(湘陰縣一中校園風景狀元橋)


1953年,湘陰縣立中學從南泉山遷往縣城北門外新址大明山,更名湘陰縣第一中學,從此,學校邁入高速發展的新時代。1961年,省教育廳確定湘陰縣第一中學為省屬重點中學,與湖南師院附中、長郡中學並稱湖南高中教育“三條龍”。2005年,學校整體搬遷至高嶺新校區,晉升為湖南省示範性高中。


教育乃強國之基,陳炳煥順勢而為,創辦了湖南省最早的新式中學堂——湘陰駐省中學。一百多年來,學校七遷校址,數易校名,沐浴了近代文明,也直面過血雨腥風。陳炳煥和後繼者們不斷培育、發揚光大的教育強國夢,如長江、黃河之水在一代又一代一中人的心中奔騰——“鄉賢思左郭,屈子效精忠;繼往開來向前進,復興民族作先鋒!”


澳門導報

(湘陰縣一中新校區俯瞰圖)


【作者簡介】

陳  宇:中學語文高級教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現任湘陰縣一中校長。

陳文革:中學歷史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奠基和鑄魂【參考文獻】

[1]《湖南省志•人物志》上《陳炳煥傳》,1992年,湖南省志編纂委員會編,湖南出版社

[2]《湘陰縣第一中學校志》,1993年,盧如山主編

[3]《湘陰縣誌》,1995年,王洪勳主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4]譚延闓《湖南財政廳廳長陳君碑》,載《長沙文史》第十八輯(2005年12月陳崇孝整理)

[5]《黃興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二冊

[6] 梁小進《清末民初的湖湘名人——陳炳煥》,載《文史拾遺》2011年2期總84期

[7]《郭嵩燾全集》第十二冊史部四.日記五“光緒十四年二月二十一日”, 2012年,郭嵩燾著,梁小進主編,岳麓書社

[8]《紅色“有”情》,2012年,鄭淼、陳晃明編著,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教育救國 铸民族之忠魂(一)

教育救國 铸民族之忠魂(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