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專欄】我的大學(七)

发布时间:2020/08/27 点击数:

編者按:

        二零一六年九月二十七日,溫爺爺在中國科學院大學為本科新生上開學第一課,發表了《我的大學》的演講。本報從01908期開始連載講課內容。 


     (續上期:上一期作者提到自己對那些在科學領域不懈探索追求真理的先驅們充滿敬仰之情,請繼續關注本期精彩內容。)


       我還崇敬魏格納,魏格納出生在柏林的一個牧師家庭。他生在一八八零年,死在一九三零年,只活了五十歲。他從小對自然科學就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大學預科畢業以後專攻天文學,並熱心數學。他二十四歲時參加第一次格陵蘭探險。


       大家如果看一下圖就可以知道,格陵蘭是歐洲北部的一個島嶼。這次探險改變了他的志向,他開始立志想當一名揭開整個地球發展史之謎的地球物理學家,其實他早在思索的一個理論就是“大陸漂移說”。一九一一年,也就是他三十一歲的時候,在給他的未婚妻埃爾絲的一封信中寫到,他說:南美洲的東海岸,和非洲的西海岸恰好可以合在一起,是否可因而認為這兩者以前正是合在一起的。看到大西洋的等深線,知道那不是大陸的邊緣。要是拿沉落在深海的邊緣加以比較的話,那就愈發符合了,我非追求這個觀念不可。


       一九一二年,他在法蘭克福做了一次關於地球物理的演講,闡述了這個觀點,但是遭到了包括地學界的整個科學界的抨擊和否定。但是他沒有屈服,他說此時正是理性和感性相結合,探求事物規律的最好時機。他所說的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不單從等深線,而且還從地層,也就是說他發現這邊的地層和那邊的地層有許多是相關聯的,甚至連化石也都是相似的。他甚至發現,當時所存在的生物群,兩邊也是一樣的。為了繼續證實他的理論,他還是在研究格陵蘭,因為他發現格陵蘭島相對歐洲是在移動的。他一生四次探險格陵蘭,主要是研究古氣候,冰川和漂移說。第四次探險格陵蘭是一九三零年,也就是他去世那一年。


       那年四月份,他到了格陵蘭,他從西部基地一直走到格陵蘭的中部,進行了半年的考察。當時格陵蘭的溫度是零下六十五度。他在十一月一日又返回到了西海岸的基地,這一天是他的生日。第二天(十一月二日),他又出去探險,但是他被暴風雪所掩埋了。他為科學獻出了自己的生命。直到第二年四月份才找到他的遺體。在他死的時候,他的學問並沒有被人所公認。


       讓我們看看,他的大陸漂移說的主要觀點是什麼。他認為大約在二億年以前,我們所處的大陸是一個整體,稱為“泛大陸”。這一塊大陸經過漂移——分裂——漂移,變成幾塊大陸。這是他繪製的六千五百萬年以前的形狀,然後再分裂——漂移成四大洋七大洲,就是我們現在的大陸,這是他漂移說的主要觀點。他的這個理論直到三四十年以後,板塊學說的出現才證明了他的科學性。魏格納提出的大陸漂移說,雖然在當時未被承認,但終於在地質構造學上引起一場革命。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板塊構造學說的出現證明了他的科學預見。

(未完待續)


新媒體編輯:李偉強

審核校對:東方曉雲


【名人專欄】我的大學(一)

【名人專欄】我的大學(二)

【名人專欄】我的大學(三)

【名人專欄】我的大學(四)

【名人專欄】我的大學(五)

【名人專欄】我的大學(六)

【名人專欄】我的大學(七)

【名人專欄】我的大學(八)

【名人專欄】我的大學(九)

【名人專欄】我的大學(十)

【名人專欄】我的大學(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