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與范仲淹後人談家風傳承(一)
劉偉華
范仲淹,北宋名臣,功高德巍,元初文學家元好問稱譽范仲淹“在布衣為名士,在州縣為能吏,在邊境為名將。其才,其量,其忠,一身而備數器。”以事功而言,尚可增其勇。范仲淹在朝廷為變革家,凡欲變革者必樹敵無數,毀謗隨身,故非有雖千萬人吾往矣之勇氣而不成。除了主持宋仁宗時的慶曆變法而名垂史冊外,范仲淹應同科摯友滕宗諒(字子京)之託(《范經略求書記》),以岳陽樓觀洞庭湖陰晴變幻而借題發揮,成《岳陽樓記》,寄託讀書人以天下為己任的抱負,並與屢遭貶謫的滕宗諒淬勵共勉。今湖南岳陽樓有范公與滕公銅像以為紀念。岳陽樓因《岳陽樓記》而為勝景,此文宕蕩有致,開合有序,寓意高遠,為垂範百世之作。自民國以來,《岳陽樓記》即成為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的範文之一,今天中國各地包括港澳台在內的教科書皆編入這篇文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已成為膾炙人口,琅琅吟誦的名句,古人所謂的立言不朽,所言非虛。
據史載范仲淹死後葬於河南洛陽伊川縣萬安山南側,范仲淹母親謝氏及范仲淹四名兒子皆葬於此。墓園在1994年列入國家文化保護單位,但由於地處偏隅,交通不便,故除守墓人及范氏宗族外,鮮有人迹。范仲淹死後,歷經朝代更替,政局動蕩,時至今日,其後人遷居各地,繁衍甚廣,更有於上世紀中葉南渡香江。我承蒙葉承耀醫生(北宋宰相葉顒後人)的邀請,忝列歷史悠久的古董收藏家組織—「敏求精舍」的聚會,會上認識了范仁鶴先生。乘其座駕於歸家途中,傾談之下得知他乃范仲淹31世孫,屬於范仲淹次子范純仁一支系。范仲淹生有四子,皆入仕為官,次子范純仁官至尚書僕射兼中書侍郎,即宰相之位,清廉正直,名聲亦隆。筆者自中學讀過《岳陽樓記》開始,即景仰這一位北宋時期大的政治家,其曾經改革國家,雖未竟其功,但志向遠大,是中華民族的偉大人物。今次有幸認識范仲淹的後人,即生起探問范氏家風傳承底蘊之意。
仁鶴先生乃香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中學畢業赴美國史坦福大學讀工程,繼到麻省理工讀管理科學,為工程和管理專才。數次見面和談話後,見其對先祖范文正公事蹟如數家珍,甚或鮮為人知的典故軼聞也了如指掌,席間友人楊君兆萊(無錫楊家後人)謂他有儒者之風,不似商賈津津言利。談起先祖的身世之謎,仁鶴先生道出一段十多年前始得知的范仲淹早年事蹟。古今中外的偉人,人生經歷鮮有平坦,多遭困頓蹇厄,甘苦盡嚐,煉就剛毅堅卓的意志,抱有大仁大勇的胸懷。范仲淹自少失怙,其母改嫁淄州朱文翰,范仲淹因而改姓名為朱說,一直至26歲科舉及第後才認祖歸宗,恢復范氏姓名。《宋史范仲淹傳》中對於他在朱家的經歷,語焉不詳,後人無從得知。
(未完待續,歡迎關注下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