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專題】鄭金春蝦畫藝術初探(一)
作者:唐鹹正
(資源經濟學家、哲學研習學者、《澳門導報》專家庫顧問)
網頁下拉 瀏覽 【鄭金春簡介】
一 用什麼理論作指導進行探討
沒有優秀理論作指導的探討,是低水平,以至瞎子摸象式的探討。
中國的優秀理論是什麼?就是發源於中國,一直在中華文化這塊沃土上茁壯生長,並不斷發揚光大的 “意象論”。
該理論在美學領域的具體化,即審美意象論。其基本內容是:中國古典美學認為,“意象論”及其基本結構:“意”和“象”的統一,在美學領域則具體化為“審美意象論”及其基本結構:“情”和 “景”的統一。
它還強調,對於審美意象來說,“情”和“景”是不可分的:景無情不發,情無景不生。離開主體的 “情”,“景”就不能顯現,就成了“虛景”;離開客觀的“景”,“情”就不能產生,也就成了 “虛情”;在這兩種情況下,都不能產生審美意象。只有“情”“景” 的統一,才能構成審美意象。而審美意象則是藝術的本體和靈魂。
那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意象理論起源於中國,而不是古希臘或其他文明古國呢?這是因為與相對于古希臘文化崇尚邏輯理性(在希臘人眼中,理性就是太陽光下的“真善美” )的傳統不同,中國傳統文化具有兩大鮮明的特點:
其一,“尚象” 。《周易》就是以 “觀象制器”的命題來解說中國文化起源的;中國文化基本符號的構成有一個獨有的特點:語言與意象平行互補。
這個“言象互動”的符號系統,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觀念的載體和交流媒介,深刻地影響著傳統文化觀念的形成和傳播,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易傳》的《繫辭》上有一個“言不盡意” 論,此論是“聖人立象以盡意”,確立《易傳》整個意象符號系統的理論前提;中國文字是以“象形”為基礎推出自己的構字法的;中醫倡言 “藏象”之學;中國天文曆法重講“觀象授時”;中國美學以 “審美意象”為核心範疇,將“意象具足”視為普遍的審美追求;如此等等。
這個 “尚象” 特點為中國意象理論的觀物取“象”(“自然物象”,即所謂的“眼中之象”)和營構喻(或寓)“意”的觀念性形象(即所謂的“胸中之象”)以及物態化的形象(即所謂的“手中之象”,或“載體上之象”),奠定下了豐富的思想和實踐基礎。
【鄭金春先生簡介】
鄭金春是中國改革開放中湧現出來的兩栖風雲人物,他既是勇立潮頭拼搏有成的民營企業家,也是新時代優秀文化傳承的代表。他的作品經鑒定被列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紀錄,其本人被清華大學美術史教授陶如讓大師譽為 “中國吉祥巨蝦創始人”。
故宮博物院專家呂長生、單國強曾這樣評鑒其作品:“幾筆深淺濃淡,更能畫出動感與神態,整幅畫面栩栩如生,情趣盎然,筆尖永遠富有極強的生命力。” 其創作問世的蝦畫,被稱為 “吉祥蝦畫”,寓意國運昌盛、民族復興、人民幸福、平安和諧。
鄭金春1957年出身于魚米和花卉之鄉福建省漳州市,家鄉的自然環境和民風民俗都在他的身心上打下深刻的烙印。他家傍小河中的蝦,就是他幼時喜戲和捕食的小生物,為他後來創作形形色色、活靈活現的蝦畫奠定下深厚的素材來源基礎。
鄭金春的作品廣受國內外文藝愛好者、專家、收藏家、民間和國家機構、媒體和展會的認可和青睞,并被北京人民大會堂管理局、國家歷史博物館、海內外企業家、資深收藏家和36個國家駐華大使館收藏,曾作為國家遴選贈送的國禮精品,贈送給五大洲20多位國家元首、政府首腦。
此外,其作品還曾受邀在美國紐約和三藩市電視臺、英國劍橋大學、法國盧浮宮和土耳其等歐洲國家,以及日本、新加坡、哈薩克等亞洲國家參展或巡展,多次獲得金、銀獎。
其20幅蝦畫受徵集成《名師教學範本(十一)》畫冊,並由河北出版傳媒集團河北美術出版社出版。
作為德藝雙馨的藝術家,鄭金春具有勵志前行,百折不撓,精益求精的實幹精神。
他的人生經歷跌宕起伏,曾下鄉插隊、後“下海” 經商,商場拼搏之際仍朝著自己的夢想前行。憑著對藝術的酷愛、勤奮和頑強的意志、毅力,鄭金春終於成為從民間走出來的一代蝦畫藝術大家。
在藝術上,鄭金春立志傳承和宏揚中國的傳統優秀文化。他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無門派觀念,既傳承歷代古法和學習各家新技,還師古不泥,學新不閉,做到繼古開今,層出創意。
目前,鄭金春任中國國典書畫院副院長、首都師範大學客座教授、中國文化資訊協會創新文化傳播專業委員會文化藝術創新首席專家、CCTV文化強國欄目組藝術高工、盛世中國時代英雄推廣大使、迪拜世博會中國館藝術顧問、香港美術家協會副會長,還授聘擔任2020年迪拜世博會中國館書畫展藝術總顧問等;在商界,任新加坡南洋漳州商會榮譽會長、歐洲總商會理事、上海漳州商會高級顧問、蘇州漳州商會榮譽會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