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澳門世界遺產文物點一覽 (系列介紹連載)玫瑰堂
澳門歷史城區是一片以澳門舊城區為核心的歷史街區,其間以相鄰的廣場和街道連接而成,包括二十二座建築及八個廣場前地。
簡介
由聖多明我會(道明會)創建於1587年,是該會在中國的第一所教堂。教堂初時用木板搭建,華人稱之為“板障廟”,後稱“板樟廟”。又因教堂供奉玫瑰聖母,故又稱“玫瑰堂”。道明會士曾於1822年刊印澳門、也是中國第一份葡文報紙《蜜蜂華報》(A Abelha da China),其原件現藏民政總署大樓圖書館。1929年起,該教堂又成為傳播葡萄牙花地瑪聖母崇拜的重要基地;教堂於每年5 月13日舉行的花地瑪聖母聖像巡遊,是本地天主教重要的節日活動之一。整座教堂建築富麗堂皇,其巴洛克建築風格的祭壇更是典雅精緻。教堂旁的“聖物寶庫”收藏了三百多件澳門天主教珍貴文物。
建築描述
玫瑰堂的立面總高約24米,形式對稱,採用古典式構圖,水平線條佔據主導地位,垂直線條通過不同的柱式斷續完成。從下至上,底層為愛奧尼柱式,二、三層為科林新柱式,頂部為三角形山花,體現由簡而繁的規律。第三層正中是聖多明我會會徽。牆面色彩以黃色為主,白色勾勒,整體形式簡潔,富有嚴謹的結構邏輯。屋頂為兩坡屋頂,木屋架,瓦屋面。
教堂主體為磚木結構,夾層為木樓板。室內柱子為磚砌方柱,外加粉刷。內部建築面積約1,300平方米。平面呈巴西利卡式,有中廳和側廊,中廳寬8米,側廊寬3米;兩側還有聖龕,後面為聖壇,室內為平吊頂。主祭壇進深8.5米,寬6米,拱頂正中描繪着修會標誌;層疊的壁柱間隔扭曲的麻花柱,彎曲的線腳烘托斷山花,形成華美的巴洛克風格,是澳門最美麗的祭壇之一。室內的唱詩席的挑廊幾乎環繞整個中廳。教堂內沒有彩色玻璃窗,大型的百葉窗體現南方建築特點,使教堂內部非常明亮。內部色彩以黃色為主,明麗耀眼。
(圖文資料來源:澳門世界遺產網)
編 輯 |司瑜
新媒體 |爾雨林
審 校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