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國醫學 節氣養生】小暑熱浪迫人來,夏日消暑濕化開

发布时间:2023/07/06 点击数:

廣東省中醫院珠海醫院治未病中心  成傑輝


7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是反映夏天暑熱程度的節氣。小暑時節已入盛夏,恰逢在三伏天的初伏前後,氣候異常炎熱,日間外出常感熱浪迫人。中醫認為,暑為陽邪,其性炎熱,為自然界的六氣之一,若暑熱太過,起居不慎,暑氣亦會傷人。而且暑多挾濕,暑濕傷人除見煩熱症狀外,又多見四肢困倦、胸悶嘔惡、大便溏泄不爽等濕滯證候。暑濕偏盛是小暑時期的氣候特點,此時調理養生的重點為消暑寧心,去濕健脾。


小暑時期,氣候炎熱,人們常感心煩不安。若暑熱太過,熱擾心神,還可見入睡困難,夢多易醒。這是因為夏季與心相應,夏日炎熱,心火內盛,容易出現煩熱躁擾、心緒不寧。此時情緒調攝應以養心寧神為主。


小暑時期氣候炎熱,人體新陳代謝旺盛,機體能量消耗較大,身體營養耗損較多,特別是此時暑熱較盛,人體容易出汗,稍一活動就全身濕透,人們往往感覺疲倦乏力。中醫認為,汗出過多,不僅傷津,而且耗氣,若再行劇烈運動,則出汗更多,氣隨汗泄,更加耗損身體。因此,暑熱天氣因遵循“少動多靜”的養生原則,避免運動強度過大,出汗過多。


小暑時節炎熱高溫,起居勞作調護不當,常常容易中暑。而陰暑是由於夏月不恰當的乘涼、飲冷、寒邪侵襲人體肌表或內臟而發生的疾病,因在暑天受寒,故名陰暑。預防陰暑首先是防寒。夏日避暑切勿過度貪涼,不要在樹蔭底、屋簷下、過道裡乘涼時間過長,空調房間溫度不宜過低,睡眠時不要讓電扇或空調風口對人直吹,也不要大量飲進冷開水或冰鎮飲料,以免寒邪直中。已患陰暑者可服藿香正氣丸,能解暑化濕;胃腸受寒,可飲生薑紅糖水溫中和胃;關節冷痛可行關節熱敷,適量飲用紅酒、米酒以溫經通絡。若病情複雜,外寒內熱或虛實夾雜者,建議及時前往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