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旅途】滋養靈魂的生命旅途 (二)
(二)
文 / 水中天
(續上期)
我在敦煌期待著他們能早點到來,這幾天正是欣賞大西北秋景的最佳時節。對於一個畫家來說,來敦煌並不只是為了膜拜莫高窟壁畫彩塑藝術,更多的是投入大自然的懷抱,飽餐西部美景,欣賞大西北天高地闊、藍天白雲、雪山草原、羊群駝隊的玄幻之美。
兩天以後的下午,莫高裡進來一輛陌生的青海牌照轎車,這是他們在西寧時為了出遊方便租的車,司機師傅是位熱情似火的年輕帥哥。我聽見一個熟悉的聲音,就慌忙小跑著出來迎接。出門看見我們莫高裡工匠村村長杜永衛先生正好在跟前,眼前站著一位風度翩翩的大個子,正是杜覺民先生,跟隨他一起來的是位文靜秀氣的年輕詩人舒文。他一米八幾的個頭,著裝藝術,烏黑的披肩長髮,飄逸灑脫。一口越地浙語,滿面笑容。杜永衛先生說:“久仰!久仰!”我也三步並作兩步到跟前,握手寒暄,表示熱烈歡迎。幾年的微信電話交往,現在終於見到真面孔了,激動之情溢於言表。
在敦煌的一周時間,不辭勞累的杜先生白天旅遊、寫生、記錄心得。回來以後興致盎然地談天說地,餘味還新。晚上還要與我們幾個摯友喝酒聊天到夜深人靜之時。我們談美術、音樂、舞蹈、文學,凡是藝術的東西都是相通的。也談社會、宗教、政治、人性,心理學與哲學。他說這是一個藝術家必須想到也要做到的,必須涉獵的學問知識,不然的話你怎麼來用藝術表達更深層次的內涵?
杜覺民先生的哲學思想是當代藝術家中少有的畫家之一。他著作的《輕筆淡痕》美學一書,我讀了幾遍,非常喜歡。他用詩一樣的語言闡述了藝術與自然的美學關係。包括個人修養、高品位,天賦與造詣同在的美學觀點。做一個用高素養超越時代的文人畫家,看破紅塵穿透社會,不求功名利祿,只為人生苦好的隱逸之士。在如今這個浮躁的社會,這樣的人恐怕不多了。
觀杜覺民先生的畫作,有一種莫名的悸動,正如渴望善良美好的心靈與色彩的融合,又如難言的悲憤通過視覺傳達出來的噴泉,不能自持地潮濕了溫柔的眼睛。這樣的畫實在是太少見了,現在的國展多是用相機拍照,通過電腦合成,然後再放大描摹出線條,很細緻地層層著色潤染。再加上特殊材料的處理,特殊效果的表現手法,新奇而又靚麗。然而,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是什麼?畫家要畫畫的目的是什麼?這麼細緻入微的大幅作品,與現代高科技的照片相比,哪個更好?畫這樣為了參展的大幅作品有什麼意義?這是我看了杜覺民先生的畫作以後,與現當代國畫作品的對比之後所想到的問題。
敦煌有大大小小幾十個旅遊景點。以前杜先生和舒文都來過敦煌。除了必看的莫高窟、陽關、玉門關、雅丹、月牙泉以外,我陪他去了大紅山的多壩溝胡楊峽,這正是胡楊葉子金黃的季節,我們一直從溝口步行到溝底。第二天下午在享受過莫高窟飛天壁畫和彩塑藝術之後,我們又爬上對面的三危山,步行十幾公里的山間小道,一直到觀音井和一處佛教建築群跟前。他說真是難以想像在這樣的大山深處,還有這麼神秘的地方,水源枯竭的幹石裂縫之中,會有一股清洌的甘泉,這真是上天奇妙的造化。可惜因為時間關係,我們沒能爬上三危山的最高峰,沒能看看目前全國發現最早的西漢老君堂。他自我安慰自己,說留點遺憾,下次再來吧。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