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黃興的“無我”精神源自佛教(上)

发布时间:2021/03/23 点击数:

釋聖輝


黃興是偉大的辛亥革命領袖,民主革命家、軍事家,還是一位偉大的理論家、思想家。他對三民主義理論、建黨理論、軍事理論等都做出了重大貢獻;而且,黃興還是一位詩人、書法家,文武全才。他和孫中山先生並稱“孫黃”。


黃興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是為中國人民奮鬥流血犧牲的一生。歷史證明沒有黃興就沒有滿清王朝的滅亡,就沒有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就沒有中華民族走向民主共和新紀元。黃興先生為國為民鞠躬盡瘁,戰功赫赫。他的相關史跡,一百多年來,有大量的記載與著述研究。黃興先生之精神,至少有五個方面:一是愛國主義精神,二是奮鬥犧牲精神,三是無私奉獻精神,四是求實敬業精神,五是重團結、顧大局精神。當然,黃興先生最重要的是“無我”精神。


“無我”源自佛教,是佛發現的五取蘊的共相之一,也指忘我無私、天下為公的精神境界。


英國政治週刊《旁觀者》雜誌就有過這樣一番判斷:“記者更敢大膽推測,將來袁退出政界,黃興將是最適宜的總統繼任人選。”黃興先生雖然聲望與孫中山齊肩,本可以做黨魁、做開國大總統,但黃興總是甘做配角,辛亥革命以前的幾次“倒孫”風波中,假如不是黃興堅定地拒絕取而代之,他扮演革命領袖主角的機會是一直存在的。他身上的這種配角意識,放在整個中國歷史長河中也是罕見的,因為配角意識無疑是一種極為可貴的民主意識,其中閃現出黃興“無我”的偉岸人格。


1.中國同盟會成立,在選舉總理時,黃興提議:“公推孫中山先生為本党總理,不必經過選舉手續。”


2.1907年,光復會的章太炎、陶成章等人以潮州起義失敗為由,想逼迫當時的代理庶務劉揆一召集特別會議,要求罷免孫中山的總理職務,另舉黃興擔任,黃興推辭,當即復函表示,自己支持孫中山,拒絕受任總理職務,最終平息這一次倒孫運動。


1909年,章太炎、陶成章又發動了第二次倒孫風潮。陶成章等人在《南洋總匯新報》上發表了《同盟會七省意見書》,其中列出了孫中山三種十二條“罪狀”,並要求開除孫中山同盟會總理一職。為了維護孫中山的領袖地位,黃興挺身而出,一方面,同劉揆一、譚人鳳一起動解陶成章,拒絕發表他污蔑孫中山的所謂“公函”;另一方面,又同劉、譚以同盟會名義聯合發表公函,加蓋同盟會公章,逐條為孫中山辯誣。黃興還致函孫中山,告訴他,自己會全力阻止這一次倒孫風潮,希望孫中山能夠不予計較,以“海量涵之”。最終又平息了這一次的倒孫風潮。


黃興在給孫中山的信中,表達了“陶等雖悍,弟當以身力拒之”的態度。在辛亥革命以前的幾次倒孫風波中,黃興素以“成事不必在我”的信念,堅定地拒絕名利的誘惑,其大公無私和忍讓顧全的態度,贏得了多數民國元老乃至於後世的敬重。


未完待續,歡迎關注下一期黃興的“無我”精神源自佛教(下)


作者介紹:釋聖輝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反邪教協會副理事長,湖南省佛教協會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