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少兒書法教育應該徹底革除描红填格流弊 —黃以明少兒書法天趣法則教學報導 (中)
黃以明少兒書法天趣法則教學成果報告
著名書法家黃以明先生自2015年起,在“中華未來之星”全國組委會的指導下,在北京市、山東濰坊建立少兒書法天趣法則教學基地,舉辦暑期班、常年班、成人班共8期,共培養學員220多名,學員全部到達入帖、出帖水準,據不完全統計,在共青團北京市石景山區區委教育工作委員會、中關村一小、中國傳媒大學附小等舉辦的書法比賽中共有李博涵、李博聞、郭程青、劉佳愉等12學員獲得一等獎、二等獎等獎項。
尤其重要的是,通過不到一年的書法學習,不僅短時期內書法水準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受到家長與社會的廣泛好評,以及新華網、光明網、中國臺灣網、齊魯晚報、鳳凰網、雅昌藝術網等媒體的爭相報導,被譽為“少兒書法教學的奇跡”,而且讓青少年養成了端正、良好的動作習慣、行為習慣,美好的感情方式,部分學員的近視、駝背、發育不良、多動症、網癮等身心問題得到了矯正、戒除,通過一人一帖的個性化教學,弱智兒童的智力得到了開發,每一名學員都回到了自己的天性,在完全打開的個人天賦中快樂成長成才,並全面培養了青少年文雅、中正的傳統人文性格,書法教學對青少年兒童德智體美整體發展的全面促進作用在黃以明少兒書法天趣法則教學實驗中已完全得到印證。(文/賈謬)
學員作品選登
學員李博涵,9歲,北京六一小學
李博涵臨帖作品:黃庭堅行楷《松風閣》(局部)
李博涵書法創作作品:”寶劍梅花“聯句
學員李博涵書法作品榮獲共青團石景山區教育工作委員會頒發的一等獎
學員李博聞,9歲,北京六一小學
李博聞臨帖作品 :蘇軾《豐樂亭記》( 局部)
李博聞臨帖作品 :蘇軾《豐樂亭記》( 局部)
李博聞書法創作作品:厚德載物,自強不息
學員李博聞書法作品榮獲共青團石景山區教育工作委員會頒發的二等獎
學員郭程青,7歲,北京朝陽區第二實驗小學
郭程青書法創作作品:楊萬里詩《小池》
學員劉浩然,10歲,濰坊勝利小學
劉浩然第4課時臨帖作品
學員吳俊妮,9歲,濰坊奎文區實驗小學
吳俊妮臨帖作品:顏真卿《多寶塔碑》(局部)
張鵬臨帖作品 :蘇軾《豐樂亭記》( 局部)
書法帶給孩子的是什麼?
文/王德平(學員家長)
小樹今年12歲,跟隨黃以明老師學習書法已經6年多了。初學書法時,她還是一個稚氣未脫的幼稚園小朋友,而今天,她已經成為一名優秀的初中生。作為她的媽媽,我時常在想,書法帶給孩子的究竟是什麼?
一是觀察。黃老師在教孩子臨帖的過程中,一直強調讀帖的重要性,要仔細觀察每一個字,一筆一畫,各自的形態、表情,完完全全地讀懂了,然後再把帖上的字,原封不動地搬到右邊的紙上。說也奇怪,大人做不到的,小孩子往往能做到,我每每看到小樹寫出來的字,細微之處,和帖上的字幾乎一模一樣。而這種練習,一旦熟練掌握,很自然地就會運用到生活和學習中。
有時覺得,她看事物是比我們深入一層的,往往一眼就能看到幽微之處,抓住重點。比如有一次,她說一個人的眼睛特別空洞無神且凸出,這個人是我經常見到的,我就沒有發現這一點,後來一想,原來這個人是高度近視。也正是由於這種細緻的觀察能力,她在學習上遇到的阻礙非常小。
二是思考。思考是書法練習中必不可少的一環,書寫者是在什麼狀態下完成這篇作品的,筆墨章法如何,這個字為什麼要這樣寫,都是需要思考的。小樹在臨帖時,能夠完美地呈現一些字,且體現出她自己獨到的風格,既是觀察入微、天性使然,也是她深入思考的結果。
小樹臨帖作品:王羲之《蘭亭序》
因為有了深度思考能力,好的學業成績就是水到渠成。學習從來都是她自己的事情,我不用提醒、催問,她有問題時會來問我,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自己搞定。所以我們家從來沒有發生過,因為輔導作業而雞飛狗跳的事情。她在小學五年級前沒有上過輔導班,自由自在地成長,成績一直在班裡名列前茅。
初中到了一個更大的平臺,面對很多優秀的孩子,學習競爭極為激烈,而她依然能夠嶄露頭角。我經常跟她說,人生中要面對無數次考試,不用太在意一次考試的成績,盡自己的努力,結果怎樣並沒有那麼重要。她也並沒有很辛苦地去學,能夠在課堂上把老師所講的內容弄懂,在學習中找到樂趣,這就夠了。
三是沉穩。筆墨落到紙上,無論節奏如何變化,沉穩內斂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自小練習書法的小孩,沉穩已經成為天性,這也是讓家長極為放心的一點。這種沉穩,不是說失去了小孩子的活潑,也不是說毫無波瀾起伏,而是無論做什麼都有一個度,不會超出底限。
她一直是一個沉穩的小孩子,做什麼事情都心中有數。她上的是寄宿制中學,老師發來的照片,在班裡上課時,她端端正正地坐著,聽講極為認真。就連在軍訓休息的照片裡,她也是以標準的姿勢坐著的。前一陣子去參加她的家長會,老師說,她是學習習慣很好且成績穩定的孩子。
老師在講一個問題時,很多孩子可能還沒有意識到要做筆記,她已經開始記了,筆記記得細緻又工整,經常被同學借去看。這樣沉穩的小孩,和老師同學相處得都很好,各科很均衡,沒有偏科,也沒有太大的情緒波動。
小樹在臨帖
四是堅持。學習書法是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重在練習。正如曾國藩所說,“余早年於作字一道,亦嘗苦思力索,終無所成。近日朝朝摹寫,久不間斷,遂覺月異而歲不同。”在學習書法之前,小樹還沒有學會寫字。她從小慣於使用左手,記得當時在選擇用左手還是右手寫書法時,還小小的糾結了一下,最後決定用右手寫字。
最早練習的三個字,是“上有黃”,寫了起碼有三個月。三個字寫好之後,開始寫一行字,也寫了好幾個月,然後才開始練習整個帖。小學一二年級時,每天練習半小時左右,外出旅遊也隨身攜帶紙筆。
小樹在臨帖
書法練習中的這種堅持,在後來的學習中都體現了出來。她很多習慣的養成,都是因為堅持的結果。記得她在二年級學習竹笛時,最開始的一年幾乎是吹不響的,但在堅持下去之後,也進入了金帆民樂團,和同學們一起排練、演出,收穫到很多樂趣。
書法攜帶著數千年華夏文化的印跡而來,我相信,練習書法帶給孩子的遠不止這些。至今仍舊慶倖,小樹能夠在很小的時候,遇到書法名師,走進書法之門,享受到寫字的快樂,打下了人生堅實的基礎。書法文化的種子一旦種下,總有一天,會收穫豐盛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