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歷史揭秘】 國際軍事戰略家韋國清:援越抗法決勝奠邊府,世界格局形塑東南亞(下)

发布时间:2020/11/12 点击数:

澳門導報


毛澤東:我沒有負過傷,

朱老總也沒有負過傷,韋國清你負傷了


韋國清,1913年生於廣西東蘭縣,他的父親也是一位革命者,是當地的農會副會長,因此,韋國清從小就跟著父親幫忙。父親慘遭敵人殺害後,韋國清15歲就參加了革命。著名的百色起義時,韋國清就是其中的一名小戰士。起義後,韋國清所在的農民自衛軍被編入紅七軍,軍長是張雲逸,韋國清因為身手幹練,被任命為軍部手槍班班長,負責張雲逸等人的警衛任務。


紅軍長征開始時,成立了軍委幹部團,陳賡任團長,下面有個特科營,專門負責中央機關的保衛工作,營長就是年僅21歲的韋國清,足見其出色的能力。在整個長征時期,特科營幾乎都是跟隨中央機關行動,立下了汗馬功勞,比如強渡烏江天險,就是特科營的功勞。


烏江水流湍急,波濤洶湧,紅軍又缺少工具,無法架橋,一時間犯了難。這時候,韋國清想了一個法子,他讓戰士們拿著大竹簍,裡面裝上石頭,把兩個大竹簍上下扣住,中間再用樹枝捆綁成一個十字架,然後丟進河裡,作為搭建浮橋的底樁。果然,戰士們照著他的想法去做,在兩天內就將浮橋搭建完畢,中央紅軍得以順利渡河,擺脫了敵軍的圍追堵截。


澳門導報

90年代廣西出版發行的《軍中“諸葛”——中國上將軍韋國清》


1935年,紅軍渡過烏江後,韋國清率特科營機關槍連參加了襲占遵義的戰鬥。1月7日淩晨,紅6團誆開城門,紅2師及幹部團乘勢進入城區,敵棄城而逃,紅軍佔領遵義。9日,中央與軍委進駐遵義。各軍團在遵義周圍佈防,韋國清率特科營在遵義擔任城區警衛工作,保障遵義會議的召開。1月19日,中央紅軍由遵義南北地區開始北上。1月24日,紅軍攻佔土城及其東南地區。1月29日淩晨西渡赤水(即一渡赤水),向古藺南部地區前進。


在這次土城地區的戰鬥中,幹部團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遭到重大傷亡。為了減少戰友的傷亡,韋國清指揮機槍連與迫擊炮連戰鬥,壓制敵人的火力,掩護部隊衝鋒,對幹部團的攻擊與撤退起了重要作用。機槍連連長張文才回憶說:“我們特科營的機槍連和炮兵連,首先用猛烈的火力把敵人壓倒。十六挺機槍發揮了強大的威力,在前線指揮的陳賡團長連連稱讚我們‘打得好!’”


翻越夾金山大雪山之後,6月18日中央紅軍到達懋功地區,與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之後,中共中央在蘆花地區召開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紅軍領導成員的調整和紅軍部隊整編。中央紅軍第1、3、5、9軍團,依次改為第1、3、5、32軍。中央紅軍幹部團與4方面軍紅軍大學合併成立新的紅軍大學,編有上級指揮科、上級政治科和步兵團。原幹部團單獨成立為特科團,但大家仍習慣地稱呼其為幹部團。韋國清代理團長,宋任窮任政治委員。


紅四方面軍與中央會合了,但是若論起資歷來,黨中央所有領導人,沒有一個人比得上張國燾。9月3日,張國燾致電中央,公開反對北上方針,要求右路軍回擊松潘。9月9日,張國燾背著中央電令右路軍指揮陳昌浩,以武力要脅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南下,徹底開展黨內鬥爭”,陰謀危害黨中央。張國燾的分裂,後人曾形容是毛澤東一生中的至暗時刻。


9月10日淩晨,紅軍大學特科團接到北上的命令,韋國清馬上集合全團學員出發。同行的李德在途中對韋國清、宋任窮說:“我同你們中央一直有分岐,但在張國燾分裂的問題上,我擁護你們中央的主張。”大約走了二十多裡路,天快亮了,忽然從後面傳來命令:“傳令兵通過,部隊原地停下。”這是陳昌浩派人送來的張國燾要南下,不准北上的命令。


這時候,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人走在特科團前頭,在半山坡上一塊很小的平地上停了下來。韋國清、宋任窮即趕到毛澤東跟前。張國燾的追隨者、紅軍大學教育長李特,這時持槍帶著幾個人從後面追到這裡。李特問毛澤東:“現在總政治委員張國燾同志來了命令要南下,你們怎麼還要北上?”跟隨李特的幾個警衛員,手提駁殼槍,指頭按著板機,氣勢洶洶,氣氛十分緊張。


面對李特的無理要脅,毛澤東從容不迫,冷靜而堅定地說:“這件事可以商量。大家分析一下形勢,看是北上好,還是南下好。現在只有北上一條路可以走,因為南邊集中了國民黨的主要兵力,而陝西、甘肅敵人比較薄弱,這是一。第二,北上抗日,我們可以樹起抗日的旗幟。南下是沒有出路的,是得不到全國人民擁護的。”李特態度蠻橫,並沒有聽進去毛澤東的勸告。


毛澤東便嚴肅地正告李特:“彭德懷同志率領的3軍就走在後面,他是堅決主張北上、反對南下的。他對張國燾同志要南下火氣大得很哩!你們考慮考慮吧,大家要團結,不要紅軍打紅軍嘛!”一聽到彭德懷,李特便泄了氣。加之韋國清與特科團的幹部站在毛澤東左右,嚴肅地注視著他們,李特不敢再輕舉妄動了。


10月19日,中央紅軍到達吳起鎮。至此,歷時一年,縱橫十一省、行程二萬五千華里的長征勝利結束。


紅軍走到哪裡,哪裡就成了蔣介石的心腹之患。陝甘蘇區很快便成為國民黨軍“進剿”的中心。地處蘇區後方的瓦窯堡並不安靜,時常遭到敵陝北軍閥井越秀、高桂滋部的襲擾。當時紅1方面軍主力正在進行西征戰役,後方兵力薄弱。瓦窯堡只有紅軍大學3科第1營可稱為戰鬥部隊。第2營和地方幹部營被分別部署在清澗和桃園方向。此時,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中央領導人都住在瓦窯堡。陳士榘、韋國清率領的第1營責無旁貸地成為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警衛部隊。


1936年6月21日,國民黨東北軍86師高雙成部一個營在營長張雲衢帶領下突然襲擊瓦窯堡。周恩來緊急部署紅軍大學3科1營出城迎擊敵人,掩護中央領導人與機關轉移。1營營長陳士榘帶先頭部隊出城,與敵人搶佔山頭,被敵包圍。韋國清帶後續部隊急赴解圍,與敵展開激戰。救出陳士榘後,韋國清即指揮一個學員隊繼續戰鬥,掩護陳士榘撤走。


戰鬥中,韋國清腰部被擊中,負重傷,仍堅持指揮戰鬥,直至打退敵人,掩護毛澤東、周恩來、張聞天等領導人與中央機關安全轉移,最後昏倒在陣地上。


3科1營學員陳德先後來回憶:“韋國清政委和我們在一起。他拿個盒子槍,指揮我們,作戰勇敢、沉著,親自做鼓動工作。我們在山上,敵人在下面。韋政委說:‘把敵人頂住,保衛黨中央。’他跑來跑去,一邊指揮一邊鼓動:‘沉著應戰,保衛黨中央,不叫敵人進瓦窯堡。’那一仗,犧牲大。敵人隱蔽,我們又沒有裝備,沒有鐵銑、手榴彈。韋政委負了重傷。”


這次戰鬥後,中共中央與中央軍委機關由瓦窯堡遷址到了保安。紅軍大學第3科遷往甘肅環縣木缽鎮。韋國清被用擔架抬下陣地,走了好幾天才趕上部隊。因手術條件簡陋,許多年後,傷口還往外流水,兩腿用力不均,晚年到海裡去游泳,只能在水面上原地打轉。韋國清晚年,把傷口揭開給孫子看。說那時做手術,沒有麻藥,用鹽水在傷口上消毒,疼得渾身出冷汗。


直到1971年,毛澤東主席還感激地對韋國清說:“我沒有負過傷,朱老總也沒有負過傷,韋國清你負傷了。”


澳門導報

韋國清陪同毛澤東主席視察廣西


在戰爭年代,不光要隨時應對受傷,更要經歷生死的考驗,韋國清的妻子說過一個故事,就讓人很感慨。


那是在1939年,韋國清正擔任抗大一分校副校長,學校要從太行山東遷,趕赴山東。幾千人的部隊通過魯西南平原敵佔區時,只能夜間行軍,不准出聲,不准露出火光。當時,韋國清的孩子只有幾個月大,為了部隊安全,妻子抱著孩子坐在馬車上,韋國清告誡妻子說,晚上不許孩子哭。妻子問他,如果哭了怎麼辦?韋國清說,用棉花捂住嘴。


妻子怕把孩子捂死,但韋國清說:“就算是捂死,也不能出聲,這可是幾千人的安危啊!”妻子含淚答應了他的話,萬幸的是,通過敵佔區時,孩子沒有哭鬧,一路上很安靜。


開國上將韋國清


正是為了祖國的革命事業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讓韋國清成長為一名為人民永遠銘記的開國上將。開國將帥中,大多是征戰沙場的猛將,在戰爭時期所向披靡,但到了和平建設時期,很多人都不是很適應。連毛主席都說,我們要打的這場仗,以前沒打過,是新手,要從頭開始學習。


在我們熟悉的高層國家領導人中,有四大班子:國家主席、國務院總理、全國人大委員長、全國政協主席。長期以來,這四個正職基本上都是由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劉少奇擔任,所以我們只看副職。


在開國將軍中(不包括元帥),擔任過兩個以上副職的,只有三個人,第一位是烏蘭夫,四個副職都擔任過,當然,烏蘭夫因為是內蒙古人,身份特殊。另外兩個完全靠工作能力的,一個是王震上將,擔任過國家副主席和國務院副總理,還有一個是韋國清上將,擔任過人大副委員長和政協副主席,而且既主政過省級的地方行政,又擔任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軍委常委,主持全軍的政治工作。


韋國清不僅在國內戰爭中屢立戰功,而且在國際戰場發揮了影響世界格局的決勝作用,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將領,而且是一位傑出的政工領導者,他在革命時期與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從小學沒有畢業的貧苦農民到開國上將、國際軍事戰略家,只有偉大的中國革命事業能夠孕育這樣的奇跡。(本文根據朱寶慶著《韋國清傳》書中文章等資料整理)


澳門導報

1940年8月31日,江蘇泗洪縣,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五縱隊三支隊(新四軍3師9旅前生)各兵團軍政首長合影,右一為韋國清。


澳門導報

1941年10月,新四軍首長視察9旅。左3起為張震球、彭雪楓、張震寰、韋國清、陳毅、楊志亞、張雲逸、張愛萍、康志強。


澳門導報

1947年1月,華東野戰軍主要將領。左起葉飛、丁秋生、韋國清、鄧子恢、陳毅、唐亮、粟裕、陳士榘、譚震林。


(本期圖文資料均由開國上將韋國清的長孫韋小軍同志提供。/ 編輯:賈兆軍)


國際軍事戰略家韋國清(上)

國際軍事戰略家韋國清(中)

國際軍事戰略家韋國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