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現代風水實戰篇之藏風聚氣 ---也说直枪煞

发布时间:2020/10/16 点击数:

澳門導報


楊城,廣西 賀州人,為古法三合派第四十代傳人,西南風水名門世家楊安貝五世嫡孫,其祖上楊安貝承習于先祖楊筠松的古法三合派,深研道藏、周易並遍學百家堪輿、術數絕技,大成後在廣西一帶造福一方,聲名遠播。楊公之術尤以堪輿稱絕,其中奧妙在於以古法三合派之技為要,輔以道法加持,竟可納吉化煞,轉惡暴凶宅為福地。後百年至今,楊公之術以家族傳承延續,當地凡有婚喪嫁娶或重要節慶,必會請楊家堪看佈置,此已成風俗。


三合風水,有三合古法、三合新法、向上三合之分,而三合古法則最為隱秘神奇,其創始人為唐朝國師、風水鼻祖楊筠松(世稱楊救貧),主張用天盤雙山配十二長生消砂納水,代表作有《天玉經》、《玉尺經》、《青囊奧語》等,世稱楊公九經。


楊城自幼純善質直、敬佛好生、聰慧強記,五歲起隨親長苦習家法,楊氏絕技早有所成,為族中最年輕的族長(掌門)備選。後因其善根深厚,有幸在格魯派大德至尊資赤塔青上師、至尊拉則江貢仁波切座下修學佛法,並習得施放、拘遣、息災、添壽、招福、超度等秘法咒術。為利益有情,經至尊恩師慈悲開示,開始以天人合一的空悲無二智為體,以楊氏絕技結合佛陀神咒為用行堪輿等菩薩事業。近年又成功將現代家居裝飾與傳統風水堪輿完美結合,助他人避禍轉運、解厄化吉,其中不乏名人及重要人物。楊城現任澳門導報國學國風專欄顧問,珠海玄藝裝飾首席風水顧問。


一日在朋友家做客,巧遇狂風大雨,暴雨過後,在窗臺欣賞海上美景。只見在海邊三叉路口岸邊海水非常渾濁,與周邊海水清濁分明成了鮮明的對比。朋友甚是奇怪,問道:“為何出現此種現象?”


澳門導報

澳門導報


我笑著說道,可以從兩方面解釋。其一,從現代科學角度來分析,暴風雨來臨,狂風從海上吹上陸地,到了三叉路口,海風遇到兩邊的樹木、房屋,風向改變,轉向無阻擋的中間道路,中間道路暢通無阻,海風不但沒有減弱,反而和兩邊改向的狂風一起,更加猛烈,在三叉路口的交匯處,將海水攪動,所以此處的海水比別處更加渾濁。其二,從風水角度,這個地方就是我們常說“直槍煞”所在地,煞氣極重。


然而大部分人會欣然接受第一種解釋,如果直接用第二種说法來,对方甚至會嗤之以鼻孔,覺得是無稽之談。


殊不知,这是古今科学的不同體現方式。第一種是用已知的科學理论來解释,而第二種则是用古代“科學”來解釋。現代科學非常直白,古代科學始終還是圍繞著人類居住的基本原則:“藏風聚氣”。很多人覺得“藏風聚氣”這個問題很簡單,卻不知这正是古人的智慧所在。現代的许多建築中并沒有将這樣的“大煞”放在眼裏。很多時候,當災難發生時,人们会簡單歸納為“天災人禍”,似乎是無法避免,無法預測。我曾實地考察过两个曾发生不幸时间的地点,發現都是“直槍煞”格局。


澳門導報      

                  

古人對此種凶煞的斷言是:不出人命必吃官司。不難看出,這些地方都是我們所說的“風口”位置。很多老百姓或许覺得這些離自己太遠,但真的如此嗎?再看看下面的圖:


澳門導報


在兩棟大樓的狹縫中間,有一棟大樓,同樣也是“風口”位置,像這樣的例子就多見了吧?這個風水裏,俗稱“天斬煞”,現代科學稱之為“狹管效應”,一些樓間窄地的瞬間風力可超過七級,以至於行駛的汽車都會打晃。試想,房子在這麼一個地方,人住在裏面又會是怎麼樣情形呢?(注:城市“峽谷風”是各大城市面臨的新問題,有關國際組織早已將其列入大都市面臨的20種新的城市災害中)。


以上種種都是違背“藏風聚氣”的風水典型案例,古人講究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而現代人,很多時候無視這種思想與理念,一味地追求新奇時尚,留給後人的只有血和淚。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提到文化自信,中國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


相信我們的後人是幸福的,未来,他們將生活在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