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敦煌旱峽溝

发布时间:2020/06/02 点击数:

澳門導報

(圖/文 :水中天)

        在敦煌莫高窟的入口處,向東瞭望能看見與鳴沙山東壁斷崖上的莫高窟遙遙相對的三危山。其山雖然不高,又無綠色的樹木和鬱鬱蔥蘢的野草,光禿禿從上到下皆是灰褐色的石頭。遠觀,卻是層巒疊嶂,刀砍斧剁般盡顯歲月風蝕印痕的滄桑。就在這山的東面深藏著一條神秘的絲綢古道----旱峽溝。

       旱峽溝壑險溝深,氣勢磅礴,從遼闊的戈壁灘看溝口,兩面矗立著陡峭的山峰,狹窄的原始古道,峽谷中繚繞著神秘莫測的霧藹。大著膽子走進溝口,有成群的類似山雞一樣的野鳥“咕咕”叫著在眼前飛跑,此時再看藍天,澄澈靜明,薄如絲綢細紗一樣的白雲,如飛天神女安詳地飄浮在頭頂,禁不住讓人浮想聯翩,這到底是飛天的故鄉!眼前這條東接漢唐的西京長安,西通羅馬、印度的遠古故道啊!不知道走過了多少駝鈴聲聲的商隊,飛起的煙塵中有多少個戰馬嘶鳴的武士從這裡走過生命的盡頭,多少次背井離鄉的幽怨笛鳴,多少回可歌可泣的悲歡離合,都已成為過去,煙消雲散了。

       走近些,再走近一點吧!那深邃的幽谷裡風聲依舊,深吸一口氣,依然神氣清穆,爽心怡人。看遠處簸蕩的幻景,是不是漢唐僧侶匆匆走來的身影。那虛幻的海市蜃樓中曾經有多少被遺忘的故事,撩起後來者荒誕的夢想。

       旱峽溝的山在太陽的光輝照耀下,五顏六色的石頭上好像都刻滿了經文。是呼嘯而過的風過後留下的窺伺遊蛇般的線條?我們能聽見誦經聲依然還在大山裡回蕩。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石一沙都有靈性,在大山深處有許多礦洞,是建造莫高窟的時候留下來的古人採集天然顏料的遺跡,莫高窟壁畫上那千年不變的各種顏色就來自這裡,現在有人把各種顏色的石料採集加工做成了適合畫畫用的天然顏料,深得畫家們的喜愛。


澳門導報


       一路走來,高高的山坡上還有漢唐時期遺留下來的烽火臺一樣的大的土墩。旱峽溝的盡頭是沙漠戈壁灘,再向東走就是瓜州縣的東巴兔,古人很聰明,這一條道路靠近雪山,有雪山才能有水源。從瓜州的東石窟到鎖陽城,再到榆林窟,都是靠近雪山有水的地方。東巴兔正好連接了旱峽溝的東入口,這裡是祁連雪山的泉水滋潤的草原,有藍天、白雲、羊群,成群的長脖子白鵝在泉水中戲遊,如綢緞一樣漂亮的毛驢在草原上悠閒自得地啃吃青草。

       走出旱峽溝,眼前遼闊的沙灘草原讓人心曠神怡,有人說曾經在這裡的南頭沙漠中發現過如同莫高窟藝術寶庫裡的唐代彩塑。很遺憾的是沒有完整的人物造像,都是殘片,好像是一個個散落的洞窟,被千年風沙掩埋了的佛教之地。被掩埋的文明依然還是文明,只不過已經轉移了他的存在地,這個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文明隨日月慢慢消失了,又有多少慘無人道的血腥風雨被淹沒在茫茫沙海裡。

       旱峽溝的美不只是自然景觀,是古代文明賦予了這裡有著深刻內涵的絲路文化,宗教文化和西域人文風情。這裡雖然是一條深溝,卻是走不到盡頭的文化長廊。

網絡編輯:李偉強

審核校對:肖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