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研究】英美文學課堂中的文化滲透(一)

澳門導報官網澳門導報 发布时间:2020/01/03 点击数:

刊期:0103 - 019011期


( 作者:山東省濰坊市濰坊學院外國語學院 趙亦倩 講師 )


摘 要:本文從文學與文化的關係出發,強調大學英語專業英美文學的教學應注重文化的講解與中西文化的差異對比,並通過具體的教學實例介紹了幾點教學方法。

關鍵字:英美文學,英語,中西文化

1.  引言

筆者在近幾年的大學英語專業高年級課程——英國文學史及選讀的教學過程中發現文學課的教授都存在一個普遍特徵,重點或強調“史”或強調“文”,忽視了文學作為語言的高級形式,其教學中所蘊涵的文化滲透問題。中國與說英語的國家相距較遠,生存的空間不同,歷史不同,因而社會影響也不同,所形成的文化背景有天壤之別。假若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不加大文化的滲透力度,對於理解藝術性較強的文學作品是很困難的。相反,適當的文化講解與中西文化的對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從文學與文化的關係出發,強調大學英語專業英美文學的教學應注重文化的講解與中西文化的差異對比,並通過具體的教學實例介紹了幾點教學方法。 

2.文學與文化的關係

文化是指人類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國際上使用的“文化”一詞,來源於拉丁文Cultura——“耕作、培養、教育、發展、尊重”等意思,就是說,它最初是指土地的開墾及植物栽培,以後指對人的身體、精神發育的培養,後來就進一步指人類社會在征服自然和自我發展中所創造的物質精神財富。

國外最先給“文化”下定義的是英國人類學家泰勒,他在一八七一年出版的《原始文化》一書中說:“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說,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複雜整體。” 後來美國學者克魯柯亨和凱利進一步指出:“文化是歷史上所創造的生存式樣的系統,既包含顯性式樣又包含隱性式樣,它具有為整個群體共用的傾向,或是在一定時期中為群體的特定部分所共用。” 儘管說法有許多種,但是看得出來其中有些基本的、共同的東西。 簡單來說,文化是指人們按照一定尺度去改變環境、發展自己,最終得到的結果就因該是文化。

文學也可被視為文化。在中外文學史上,文學最初並不是指今天的所謂“語言藝術”或“美的藝術”,而是指廣義的文化的過程。文學是指一切口頭或書面語言行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學,以及政治,哲學,文學,歷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態,這正是文學的文化意義。

因此,文學與文化本為一體。文學是文化的載體。在外國文學的教學中,不可忽視文學作品的文化特點,課堂教學應注重文化滲透。

(未完續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