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專欄】浅议国内商业银行零售业务转型策略--基于贷款收益率与存款付息率视角

澳門導報官網澳門導報 发布时间:2019/11/27 点击数:

近年来,商业银行竞相提出零售业务转型战略,其中,招商银行和平安银行的零售业务发展实践走在行业前列,两家银行的零售贷款余额都已超过公司贷款,零售业务的收入占比也超过公司业务。为深入理解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脉络,我们从贷款收益率和存款付息率视角来解析商业银行发力零售业务的内在逻辑。结论认为,商业银行大力发展零售业务,与其说是新形势下的业务转型发展战略,不如说是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资源优化配置策略,是不同客户类型收益率调整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具有前瞻性的商业银行事先洞察到这一趋势的变化,其通过业务结构调整获得了零售业务的发展先机,后知后觉者则在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

我们将A股上市公司二零零七至二零一八年的企业贷款平均收益率和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进行比较发现:二零一零年之前,上市银行的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低于企业贷款平均收益率;从二零一一年开始,个人贷款收益率均值开始高于公司贷款收益率均值。根据二零一九年上市银行中期报告披露的数据,A股上市银行个人贷款收益率均值高于企业贷款收益率均值0.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在个人贷款收益率均值高于企业贷款收益率均值的情况下,商业银行自然考虑将更多的信贷资源配置至零售业务板块,此乃贷款收益率结构变化形势下的理性选择。

理论上,贷款收益率可以看作贷款的价格,贷款价格的变化会相应引起贷款供给数量的调整。我们将A股上市银行个人贷款与企业贷款各自占贷款总额的比率进行对比发现,个人贷款占比自二零零八年以来稳步提升,二零一八年末其占比接近40%;企业贷款占比自二零一零年以来则逐步下降,二零一八年末其低于60%,两者的差距逐年缩小,这与个人及企业贷款收益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我们将上市银行公司存款与个人存款成本率均值进行比较发现:公司定期存款的成本均值与个人定期存款的成本均值走势逐渐收敛,两者的付息成本差距逐年变小;公司活期存款平均成本与个人活期存款平均成本的差距相对较大。总体而言,储蓄存款的成本均值要高于企业存款成本均值,主要体现为个人定期存款成本高于公司定期存款成本。

历史数据显示,不同类型存款结构保持相对稳定,多年以来变化相对较小,公司定期存款占比略有上升,个人定期存款占比则有所下降,不过,近年来,随着个人客户对于存款预期收益率的提高,个人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个人定期存款占比得以提升。事实上,存款结构的变化除了受存款利息变动影响外,还受非银金融机构竞争、储户风险偏好以及收益预期变化、M2增速等因素影响。

理论上讲,为提高净息差和资产收益率,商业银行在资产端会尽力提升贷款收益率,在负债端则尽力控制存款付息成本率,不过,受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差异、资产定价能力、区域产业发展情况等因素影响,不同商业银行贷款收益率和付息成本率都会存在差异。

朱民武,资深金融从业者暨南大学金融学博士,广州农商行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