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論壇】世上沒有解酒藥,酒量也練不出來
撰文 | 方玄昌
來源 | 《返樸》(微信ID:fanpu2019)
除了極少數情況之外,人們在參與酒局時都不期望自己喝醉。但在酒桌上,不管你是否願意,都難以避免會遇到一些想讓你多喝一點、讓你喝“高興”、或者想跟你鬥酒的人。
於是民間就出現了一系列“解酒”的土辦法。其中最有名的大致有三種。
第一種是在酒局開始之前一二十分鐘吃下一個生雞蛋,認為蛋清會覆蓋在胃壁上,阻止酒精吸收。這種做法不能說完全沒有道理,生雞蛋確實比熟雞蛋消化吸收要慢一些(營養吸收率也低一些),但用它“隔離”酒精和胃壁效果有限,並不會明顯好於喝酒前先吃一些飯菜。並且整個消化道中,腸道是更主要的酒精吸收場所,蛋清不能一直阻擋酒精通過幽門進入腸道。更需要考慮的是,生雞蛋有時會被沙門氏菌污染,這種做法有一定的食物中毒風險。
第二種是在酒局中每隔一段時間,乘著去上廁所的時候以挖喉嚨等手段主動催吐。這種做法的“解酒”作用往往低於許多人預期,危害則很明確(嘔吐物中因為有胃酸,對於食管和牙齒有嚴重的腐蝕作用)。
第三種是在酒局之前或酒局中間喝蜂蜜水。如果不考慮肉毒梭菌毒素問題(胃酸可以破壞這種毒素,成人一般不會中毒;一歲以下嬰兒胃酸分泌不足,需要避免食用蜂蜜),或者用規範生產和儲存的人工蜂蜜替代,這種做法還算靠點譜:蜂蜜水一方面可以減輕飲酒之後常出現的酒精低血糖問題,另一方面其中的果糖可以活化乙醇脫氫酶(當然,這也會讓乙醛更快在體內堆積)。
此外,民間還有提倡酒後喝茶、以茶解酒的說法,這也是錯誤的。茶鹼和酒精都是利尿劑,只會導致身體更快脫水。
如果我們把影響乙醇及其代謝物乙醛的分解速度作為標準,那麼世界上還沒有真正有效的解酒藥。以代謝酒精的速度為標準,酒量也是“練”不出來的,常年飲酒並不會讓人代謝酒精的速度加快,但可以增加人體(包括大腦)對酒精的耐受能力,這會給人酒量提高了的錯覺。
對於經常喝酒的人,在此建議日常適當補充維生素B1,這是因為長期飲酒會導致體內維生素B1缺乏。維生素B1是體內能量代謝的重要輔酶,慢性缺乏者可能沒有明顯症狀,但如果短時間突然攝入大量碳水化合物,或者在急診輸注大量葡萄糖,就可能迅速耗竭體內的維生素B1,從而產生嚴重的腦病。
對於注重健康的個體而言,避免酒精傷害的最有效方法當然是不喝或少喝。如果出於各種原因必須要參與酒局,那麼就儘量控制酒精攝入總量和攝入速度。喝酒的過程中要多喝水,防止身體脫水的同時還可以幫助稀釋酒精,讓酒精吸收慢一些。
常喝酒的人還有一個總結,“混酒易醉”。其實,醉酒的快慢只跟身體吸收酒精的速度有關,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在同樣長的時間內喝下同樣量的酒精,那麼單純喝高度酒顯然會更快喝醉。這似乎與許多人的經驗相悖,其實不難理解:人們常常把喝吐當成喝醉,實際上喝吐與喝醉是兩個概念。幾種酒混在一起喝,會讓許多人的胃很快不適。而醉酒是由血液中的酒精濃度決定的。
對於不想喝醉的人來說,酒桌上還有最後一招,那是一種人畜無害、無傷大雅的欺騙——它來自古龍筆下李尋歡的一句話:裝醉比真醉有趣多了。
編 輯 |李沁
新媒體 |司瑜
審 校 |肖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