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論壇】2024年,量子計算會帶來什麼新突破?(上)
撰文 | 無邪(量子計算從業者)
來源 | 《返樸》(微信ID:fanpu2019)
出品 | 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製 |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 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作為一種廣為關注的未來顛覆性技術,量子計算在2023這一年裡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就在剛過去的12月,IBM的量子峰會如期舉行,發佈了千比特規模量子處理器Condor、更高性能的133比特處理器Heron、全新的路線圖,以及量子操控與運行時環境Qiskit的大版本更新。
同樣在12月,由哈佛大學Lukin團隊、初創公司QuEra等團隊合作取得了一項驚人的成就:在一個280物理比特的中性原子體系中實現了碼距為7的表面編碼邏輯量子比特,以及碼距為2的48個邏輯比特。在此之前,最大碼距的表面編碼邏輯量子比特紀錄由超導量子計算體系——Google的“Sycamore”量子處理器保持,而這一進展同樣發生在2023年。
國內在量子計算領域同樣取得了很多可喜進展,包括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團隊實現d=3表面編碼演示、51比特糾纏態製備、糾錯魔態製備;北京量子信息科學研究院發佈136比特Quafu量子計算雲平臺;南方科技大學團隊首次在二項式編碼的糾錯體系中超越“盈虧平衡點”,等等。
如果嘗試從這些進展中提煉幾個關鍵字,會包含“規模”“性能”“糾錯”以及“中性原子”。經歷了2023年的嘗試和努力,我們更加清楚該如何在“規模”和“性能”上保持良好的平衡,以及如何用“更為聰明”的方式,例如通過對噪聲模型進行學習並外推估計的錯誤緩解方法,來進行複雜的量子計算。
我們也開始將更多的注意力放到量子“糾錯”的工程實現上,並在這項巨大挑戰面前邁出了堅實的一小步,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沒有糾錯保護的話,將很難迎來真正的商業量子計算優勢;或者這一優勢的邊界很窄,無法如業界普遍預想的那麼廣闊和深遠。“中性原子”則用實力向世人證明了這是一種富有前景的量子計算實現方案,有人認為它已經躋身前三的位置,僅次於超導和離子阱方案。
回首2023年後,大家更加關心的還是2024年量子計算會取得哪些突破?商業量子計算優勢會在這一年到來嗎?如果會,它將最先改變哪些行業或領域?如果不會,人們對量子計算的預期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儘管對未來做展望如同預測薛定諤的貓之死活般縹緲,我們還是嘗試基於最近取得的進展來對未來做些評論。
(未完待續)
編 輯 |李沁
新媒體 |爾雨林
審 校 |肖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