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路跨文化傳播彰顯包容並蓄的文化內涵

发布时间:2019/06/18 点击数:

         西安交通大學人文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陝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楊琳指出,文化傳播有多種形式,無論從何種研究角度或何種傳播形式加以分析,“絲綢之路”都堪稱異質文化傳播融匯的標本。文化傳播中的各種原理機制,都可以絲綢之路研究為範本。歷史上絲路文明的積極擴散與傳播推動著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共同繁榮與發展。如果從文化傳播的維模理論來看,當外來文化有利於維護本土文化時,便容易被接受、補充到本土文化中來。在中國歷史上,外來文明對中原的影響集中體現在唐朝前期,這一時期國力強盛、文化高度自信,君臣們能夠以寬容的心態對待外來文化,給西方文明的傳入提供了很大的空間,這一點在之前的歷史時期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李唐一代之歷史,上承漢、魏、六朝之餘波,下啟兩宋文明之新運。而其取精用宏,於繼襲舊文物而外,並時採擷外來之菁英。唐代文明之所以朝氣蓬勃是因為“能相容並包地攝取其他民族甚至外來的各種文化營養”。

  中華文明歷史上經由絲綢之路吸收而來的優秀外來文化,對豐富和滋養、延續和傳承本土文化起了重要的作用,使中華文明作為世界上唯一不曾中斷的古文明綿延至今。因而,今日播撒于全世界的中華文明種子,飽含著來自世界各國的文化因素和最易為不同種族、不同宗教的國家所能接受的博大文化精神。從人類文明觀的高度設想、從友誼橋樑的設立初衷而引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必將在未來收穫來自世界不同文明的回應和來自各國各民族的友誼,彰顯出中華民族包容並蓄的文化自信。

  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既是一條經濟發展之路,更是一條文化發展之路。絲綢之路文化以西北文化、西部文化、移民文化、多民族文化為核心融合而形成,具有開放、豪邁、直率、親切、有趣等多側面性格。這種多側面性格也帶來了國內外眾多處於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文化環境的民族對絲路文化的多方位認可與接納。

自古至今,絲綢之路上出現了無數的優秀文化作品和傑出人士,其早已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文化發展寶庫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絲綢之路上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之間兩千多年的交往歷史,恰恰正是文化交往融匯的歷史;團結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鑒、合作共贏、共用和平、共同發展也正是古絲綢之路留給我們的寶貴啟示;同時,更是“一帶一路”建設所遵循的文化共識與靈魂。通過絲路文化研究,挖掘和梳理絲路文化交流的歷史遺存和史實,是闡釋絲路文化、確立文化自信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