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評析】独领风骚 ——毛澤東詩詞所展現的十大精神氣質(二)

发布时间:2022/07/15 点击数:

張 春


一、舍我其誰的革命底氣

底氣,指的是基本的信心和力量,是一個人自信、能力及工作水平的體現。對共產黨人來說,底氣是堅定理想信念、推動科學發展、駕馭複雜形勢、團結帶領群眾、促進自身完善的元氣。底氣足,處事雷厲風行、果斷有力,精神飽滿、清白堂正,反之底氣不足,則做事畏畏縮縮、優柔寡斷,沒有氣魄膽識,失信於民。


多接地氣,才有底氣。地氣即地中之氣,在自然界,只有地氣和天氣上連下接,才有生機蓬勃、萬紫千紅的生態。松柏之姿,經霜猶茂,主要是紮根沃土、承接地氣。“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接地氣才能長底氣,讓朝氣生而暮氣遁。


毛澤東的革命底氣,在他的詩詞中得到了充分體現,比如:《沁園春•長沙》——


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攜來百侶曾遊。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曾記否,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這首《沁園春•長沙》作於1925年,充盈著指點江山的抱負與情懷。


1925年初,32歲的毛澤東從上海中央機關回到故鄉韶山,並組建中共韶山支部,為躲避湖南當地反動軍閥趙恒惕的追捕,秘密到達長沙。在長沙逗留期間,毛澤東重游了嶽麓山、橘子洲。他站在橘子洲頭,順水而望,想到滾滾北去的湘江,似革命洪流勢不可擋,岳麓山群峰一片火紅,真有一種“星火燎原”的騰龍向上感。仰望蒼鷹盤空,俯視錦鱗戲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自由自在地生活,而國民革命席捲南方,北方軍閥的統治搖搖欲墜。想到整個民族的不自由,此時已擁有豐富革命經驗的毛澤東發問:“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悵”,即納悶地尋思:在軍閥統治下的中國,到底應該由誰來主宰國家和人民的命運呢?答案是那個時代中國人苦苦追尋的。毛澤東形象地指出了主宰中國革命的根本力量是青年,青年是整個社會力量中一部分最積極最有生氣的力量,他們最肯學習、最少保守思想。“一呼而雲集”,呼喚有志者到最富挑戰的革命洪流中擊水,這是何等的勇氣、智慧和灑脫。正如斯諾所言:“毛澤東以某種方式不知不覺把個人歷史融於一個偉大運動的歷程當中。” 


啊,那是何等的氣壯山河!


毛澤東能夠縱橫捭闔、所向披靡,滿懷信心、戰無不勝,其底氣何來?


1、他農村生長的平民本色。他生在農村,對農民的疾苦最為瞭解。他認為他們才是真正的弱者,是真正需要去幫助、去解救的人。還在毛澤東幼年的時候,他就同情弱者,樂於助人。一次毛澤東的父親買豬,並付了定金。等毛澤東去趕豬的時候,豬價上漲,毛澤東感到心裡不安,自作主張退還定金,覺得不應“賺心靈不安的錢”。毛澤東的平民氣質表現在生活上,他喜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反感戒備森嚴、警衛重重,把自己和群眾隔離;他更反對走形式、講排場,比如眾所周知的他最愛吃的就是“紅燒肉”,最愛穿的就是“布鞋便裝”。他生活上不講究,衣服破了可以補一補再穿,走路累了撿一根樹枝可以當拐杖。


毛澤東的平民氣質,還體現在他始終對中國社會最底層的勞苦大眾,懷著深深的感情;始終把自己當作人民的一分子,和廣大的勞動者打成一片,尊重他們的生活習俗,體會他們的溫飽冷暖。他的每一次握手、每一次交談、每一個玩笑所蘊含的平民氣質,都使他贏得人民更多的尊敬和愛戴。特別是看了毛澤東和兩個小八路的照片,讓人感覺到,定格在鏡頭中的毛澤東是偉人、更是親人。


(未完待續。歡迎繼續關注下一期“一、舍我其誰的革命底氣”其他內容。掃描二維碼進入官網閱讀完整內容)


上一期(一)

下一期(三)

新媒體編輯:李偉強

審核校對:肖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