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導報 ・ 專題】星鏈衛星兩次危險接近中國空間站如何避免空間衝突?(二)
撰文 | 張志會(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副研究員)
來源:《返樸》(微信ID:fanpu2019)
前言:
2022年6月1日,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所副研究員張志會受邀在國際知名政策研究平臺東亞論壇(East Asia Forum)發表題為 “Avoiding a collision course over space privilege ”(《避免空間許可權衝突》)的英文評論文章,對2021年美國“星鏈”衛星兩次險些撞上中國空間站的事件進行了評論。作者指出,在人類共有的太空軌道上,各方都應遵守“交通規則”,避免在太空中橫衝直撞。加強信息公開和風險管理,增強各方在太空安全方面的合作,符合中美兩國乃至全人類在太空中的共同長遠利益。
(續上期)
無論出於何種原因,美國都不應以“公司行為”為藉口,推卸其作為《外層空間條約》簽署國對SpaceX公司行為的責任。根據該條約第六條規定,“條約締約國應對本國在包括月球和其他天體在內的外層空間的活動承擔國際責任,無論這些活動是由政府機構還是非政府實體進行的,並應確保本國活動的開展符合本條約的規定”。美國一直宣稱所謂的“負責任外空行為”概念,自己卻無視外空國際條約義務,對中國航天員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這是典型的雙重標準。中國給聯合國的照會提醒世人,美國需要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太空大國。
在聯合國的點名下,美國終於在2022年初提交給聯合國一份照會。美國在照會中聲稱,經過數據估算後發現,由於星鏈衛星的自動規避系統,與中國空間站碰撞的可能性並不大,而且星鏈衛星具備自動避碰能力。中國對該說法的有效性提出了質疑:星鏈衛星在擁有自動規避系統的情況下,為何還會近距離接近中國空間站?星鏈衛星系統提前為單個衛星設置的避碰機動機制,反而可能導致連鎖反應,增加衛星系統的總體碰撞風險。美國所謂的既定緊急碰撞標準又是多少?而且,美國方面為何遲遲不做出正面回應?除了增加航天器碰撞的風險外,星鏈衛星在近地軌道上“橫衝直撞”的行為還威脅到了來自日本、美國、俄羅斯和中國的宇航員的安全。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說,美方應該尊重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外空國際秩序,採取措施防止此類事件再次發生。
“星鏈”計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赤裸裸地攫取近地軌道資源,即在距離地球半徑約三分之一的高度上的自由空間內的軌道資源。在中美科技競爭的大背景下,美國在5G方面落後於中國,早早啟動了6G通信技術的研發,衛星通信和近地軌道資源是其重要支撐。SpaceX公司依仗其商業公司身份及其掌握的可回收火箭、一箭多星的技術優勢,以低成本批量持續大批向500公里軌道高度發射和部署廉價衛星,其理由是加速太空探索和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廉價、快速的寬頻互聯網服務這一“公共福利”,但是SpaceX的星鏈衛星技術尚未完全成熟,這本身即是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
注:未完待續。掃描二維碼進入官網閱讀完整內容,瀏覽張志會教授受邀在國際知名政策研究平臺東亞論壇(East Asia Forum)發表的題為 “Avoiding a collision course over space privilege ”(《避免空間許可權衝突》)的英文評論文章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