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專題】與釋智明師父切磋中國傳統哲學精神(連載十六)

发布时间:2022/04/22 点击数:

(唐鹹正)


(連載十六)


編者按:

本報自019061期开始,一連三期刊載了釋智明師父的《探析中國哲學精神》一文(掃描下方二維碼可進入官網閱讀),文章引起學界關注及相關回應。本報自019070期開始連載由我國資源經濟學家及長期從事哲學研習學者唐咸正先生撰寫的《與釋智明師父切磋中國傳統哲學精神》一文,旨在建立一個對話、探討之平臺,令更多的學術觀點和學術精神在這裡碰撞出新的火花。此亦為《澳門導報》辦報之宗旨與初衷。掃描文章下方二維碼進入官網閱讀文章完整內容。


(續上期3.用評價把握中國傳統哲學精神的意義或價值之(1)有關基礎理論知識概要 a.價值的定義和質的規定性。)


b.評價在人與世界關係中的地位。在現實中,人與世界的關係具有四種基本類型,即認識與被認識、改造與被改造、利用與被利用和相處共存,也即世界既是人的認識對象,又是人的改造和利用對象,還是人須臾不可離開的生存環境。人認識世界有兩種不同的取向,一是揭示世界的本來面目,即世界的本質和運動規律,二是揭示世界的意義或價值。前者稱為認知,後者稱為評價。在人類認識活動中,評價的定位是:一種以揭示客觀世界的價值,觀念地構建價值世界為己任的認識活動。在人類活動序列中,評價的定位是:一種較之認識更接近於實踐(改造世界)活動的認識活動。從而,評價是以認識為基礎,將認識包含於自身中的更高級的認識活動。自價值論成為繼本體論、認識論之後,哲學研究中又一個頗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後,評價也被當作哲學研究的一個對象(對此,國內外哲學界尚未達成廣泛的統一)。因此,今天我用評價來把握中國傳統哲學精神的意義或價值,是與時俱進的表現。


c.評價的定義及其在人類生活中的地位。評價是人們把握客體對人的意義、價值的一種觀念性認識活動。它滲透於人類生活的各個 “細胞” ,與人類社會歷史一樣的悠久。人類為了自身的可持續性的生存和發展,無時無刻不在評價著——對自然、對社會、對他人、對自已等等;同時又無時無刻不在被評價著——被他人,被自己。評價還反映出人類活動的一個本質特點: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統一。這是因為人類實踐的根本特點在於,它是一種依照人類的可持續生存和發展需要及相應的客觀世界的規律性去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界、並與自然界相處共存的活動。不合規律的活動,人類不可為之;不合目的的活動,人類不想為之。故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是人類實踐活動的本質。如果說人類的眾多實踐活動都是為了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實現價值和享用價值的話。那麼,評價則是人類發現價值、揭示其本質及其規律性的一種帶有根本性質的方法。


d.評價的社會功能。在人類活動中,評價具有四項最為基本的功能:


其一,判斷功能,即以人的需要的滿足為尺度,對已有的客體作出價值判斷。人類正是通過這一功能而使一個中性的事實世界展現為一個具有利害、善惡、美醜等差別的價值世界;


其二,預測功能,即以人的需要的滿足為尺度,對將形成的客體的價值作出判斷。人類通過這種判斷來確定哪些事情是應當爭取的,哪些事情是應當避免的,最終使選定的實踐目標達到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


其三,選擇功能,即將同樣具有價值的客體進行比較,確定其中哪一個更有價值,更值得爭取,這是對價值序列進行判斷;


其四,導向功能,即以人類活動的理想目標——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作為整個價值創造活動過程的導向。其具體內含是指:在此統一中,合目的是靈魂,而目的又有短期直接目的和長遠根本目的之分,但無論哪一種目的的確立和實現,都離不開以評價所判定的價值為基礎、為前提,以價值的享用為直接的歸依。而要享用價值,就必須創造價值。為此,又必須知道哪些 “東西”是有價值的。而對價值的判斷又是通過對價值的發現、預測和選擇等評價活動才能得以實現的。所以人類實踐活動目的的確立應該基於評價。在實踐活動過程中,也只有通過評價,才能對活動的進程進行科學的調控,以使整個實踐活動達到合乎客觀規律性,最終達到以最小的付出實現預定的價值目標。以上論述表明:在四項評價功能中,導向功能是處於核心地位的功能。在中國傳統哲學精神價值評價中,這四項社會功能都有用武之地。


(未完待續,請繼續關注下期:3.用評價把握中國傳統哲學精神的意義或價值之(1)有關基礎理論知識概要f; 及(2)中國傳統哲學精神價值之a.)

歡迎瀏覽釋智明師父的連載文章

《探析中國哲學精神》

澳門導報

歡迎瀏覽上一期(連載十五)

歡迎關注下一期(連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