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專題】與釋智明師父切磋中國傳統哲學精神(連載十)

发布时间:2021/11/05 点击数:

唐鹹正


(連載十)

編者按:

     本報自019061期开始,一連三期刊載了釋智明師父的《探析中國哲學精神》一文(掃描下方二維碼可進入官網閱讀),文章引起學界關注及相關回應。本報自019070期開始連載由我國資源經濟學家及長期從事哲學研習學者唐咸正先生撰寫的《與釋智明師父切磋中國傳統哲學精神》一文,旨在建立一個對話、探討之平臺,令更多的學術觀點和學術精神在這裡碰撞出新的火花。此亦為《澳門導報》辦報之宗旨與初衷。掃描文章下方二維碼進入官網閱讀文章完整內容。


(續上期:1.正本溯源,準確地界定中國傳統哲學精神)  


2.價值觀參與中國傳統哲學精神研究。要說清這個論題,需要弄清下面的七個問題:


第一,為什麼需要價值觀參與研究?基本原因有二:其一,是中國傳統哲學的應有之義。因為,中國傳統哲學是生命的學問(西方以古希臘為代表的傳統哲學為自然哲學),具有處處關切人生的意義或價值的特質。正是這一特質,使得價值觀成為中國傳統哲學精神的靈魂,並以信念、信仰和理想三種形態集中地表現出來(論述見第七個問題);其二,是因為中國傳統哲學學派林立,它們在對待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上,以及圍繞個體與群體關係,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關係,還有倫理上的群己、義利、理欲、德力等等關係上,都有不同的看法,並展開爭論。今天,我們學研它們,是為了去其糟粕,取其精華,達到古為今用的目的。為此,都必須有價值觀參與評價、選擇和傳承性的創新。


第二,這裡擬引入參與的是什麼 “價值觀” ?價值觀有廣義的和狹義的之分,還與價值觀念有密切關聯。這裡要引入的價值觀既不是廣義的價值觀,即相當於哲學基礎理論的 “價值論”,也有別於價值觀念(即人們關於好壞、得失、真假、善惡、美醜等具體價值事物的立場、看法、態度和選擇),而是指狹義的價值觀,即人們對價值問題的根本看法,也即人們在處理價值關係時所持的立場、觀點和態度的總和。它與價值觀念的關係是:它是人們在處理價值關係時的總體立場、觀點和態度,而價值觀念是人們在處理個別價值事物時的立場、看法、態度和選擇。概而言之,價值觀是價值觀念的理論基礎,決定和指導著價值觀念,而價值觀念則是它的體現。對它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如:個體價值觀、群體價值觀、類價值觀;主導價值觀、非主導價值觀;政治價值觀、經濟價值觀、道德價值觀、審美價值觀、生態價值觀、人生價值觀、宗教價值觀;積極價值觀、消極價值觀;超前價值觀、適時價值觀、落後價值觀;傳統價值觀、當代價值觀等。


第三,價值觀是怎樣參與中國傳統哲學精神的形成過程的?由於中國傳統哲學的特質, 而致價值觀的參與常以其三種集中表現形態——信念、信仰和理想,尤其是信念(因為它是信仰和理想形成的前提和基礎)——的形成過程表現出來,故只要弄清了信念的形成過程,也就揭示了價值觀參與的隱秘。信念的大體形成過程是:首先是 “信” ,進而由相信建立起信心,發展到信任,再在信心和信任的基礎上形成信念。由信念的形成過程可以看出,它既具有一般認識的性質,又具有特殊性。前者是指,它與其他的觀念一樣,是在人們長期的社會生活和生產實踐的基礎之上形成的,是人們的生產和生活經驗及人生體驗的反映。後者是指,它與一般的認識又有所不同,這主要表現在它與 “信” 的聯繫上。正是這種交融性的聯繫,而使得信念這種觀念中注了入價值肯定、確認和認同的成分(以下簡稱 “注入了價值成分” ),而導致它包含有較為強烈的情感價值取向和心理偏執取向,進而,必然會凸顯出人們(包括哲學家們)精神面貌(如品格、情懷、心境、大局觀等)上的差別。而且,它所聯繫的 “信” 不僅是相信,還是篤信。


(未完待續,請關注下期第四、第五、第六的內容)


歡迎瀏覽釋智明師父的連載文章

《探析中國哲學精神》

澳門導報

歡迎瀏覽上一期(連載九)

歡迎關注下一期(連載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