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是促進全球合作和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35)
連載 (二十)
全球化再平衡理論
“一帶一路”建設,讓這一世紀工程造福各國人民。“一帶一路”回答了當今國際社會面臨的許多重大問題,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提供了堅實的支點,彰顯了一個東方大國的思想力與行動力。中國在全球低迷的經濟頹勢中顯示大國擔當,發出“一帶一路”倡議,宣導“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為全球化指明新方向、注入新內涵。
第一節 全球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為全球化發展再平衡理論指明新方向
“一帶一路”建設是偉大的事業,需要偉大的實踐。在經濟全球化浪潮迭起、科技創新日新月異、產業革命孕育待發的時代背景,世界經濟經歷較長時期繁榮增長之後,進入一個相對衰退的階段,特別是肇端於西方國家的金融危機仍然不斷地釋放外溢效應,反全球化思潮和貿易保護主義逐漸抬頭。
人類社會發展進入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的新階段,各國人民對和平合作、開放包容、共用發展的期盼愈加強烈。“一帶一路”倡議精神宣導的和平、開放、共用發展理念將為全球化指明新方向。
“一帶一路”倡議精神的要義,要改變不發達國家貧窮落後的狀況,也需要和平發展的環境。開放發展是經濟全球化的主旋律,構建廣泛密切的利益共同體和休戚相關的命運共同體,更需要世界各國發展開放型經濟,參與全球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共用發展是經濟全球化應有之義。
第二節“一帶一路”倡議為全球化發展再平衡理論注入新內涵
破除“文明衝突論”,為全球化發展注入新內涵。“從歷史維度看,人類社會正處在一個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代。”習近平主席強調,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和平發展的大勢日益強勁,變革創新的步伐持續向前。
“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和平安寧的環境。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夥伴關係。堅持政治解決化解熱點,堅持公道正義斡旋調解,堅持標本兼治推進反恐。“一帶一路”倡議必將成為擺脫“修昔底德陷阱”和傳統地緣博弈的制勝之道。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總鑰匙。今天的世界經濟仍然需要通過擴大貿易往來,互通有無,促進貿易自由化,釋放各國發展潛力,實現經濟大融合、發展大聯動、成果大共用。“一帶一路”倡議必將成為療治貿易保護主義和新孤立主義的有效藥方,消除技術封鎖和文化霸權的精神良策。
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民族特色的豐富性,需要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種族的人們相互包容,相互信任,超越宗教隔閡,超越種族歧視,超越文化偏見。人類文明的成就是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創造的,人類未來美好的前景也離不開各國人民相互交流、相互借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各國文明各有千秋,不同思想文化的碰撞可以激發新的火花,多元知識信息的交融可以產生新的創意。“一帶一路”倡議必將成為破除“文明衝突論”和西方文明優越論的思想指南。
“一帶一路”建設離不開和平安寧的環境。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打造對話不對抗、結伴不結盟的夥伴關係。堅持公道正義斡旋調解,“一帶一路”倡議必將成為擺脫傳統地緣博弈的制勝之道。
第三節 營造共建共用的安全格局,描繪全球化發展新藍圖
一、以大縱深的歷史眼光審視全球化
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核心的“一帶一路”精神。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以大縱深的歷史眼光審視全球化。近三十年來,東方大國中國在融入全球化的過程中,不斷地通過經濟合作、政治斡旋,來消弭鴻溝,化解衝突,與廣大發展中國家一起矯正全球化的歷史軌跡,消除貧困,營造共建共用的安全格局。
二、以大格局的全球視野定位全球化
全球化不是西方主導的全球化,不是地緣博弈的全球化,而是合作治理、共謀發展的全球化。“一帶一路”倡議通過打造開放型合作平臺,創造有利於開放發展的環境;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投資規則體系,促進生產要素有序流動、資源高效配置、市場深度融合;維護多邊貿易體制,推動自由貿易區建設,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解決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分配差距等問題,建設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
三、以大聯通的合作精神擁抱全球化
延續“五通”成就,開展全方位經濟合作。打通金融合作之經濟血脈,建立穩定、可持續、風險可控的金融保障體系,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建設多元化融資體系和多層次資本市場,發展普惠金融,完善金融服務網絡;聯通設施合作之基礎平臺,推動陸上、海上、天上、網上四位一體的聯通,聚焦關鍵通道、關鍵城市、關鍵項目,聯結陸上公路、鐵路道路網路和海上港口網絡,在確立“一帶一路”建設六大經濟走廊框架的基礎上,建設全球能源互聯網,完善跨區域物流網,促進政策、規則、標準三位一體的聯通。
(連載,未完待續)
李芏巍,中國物流策劃研究院與中物策(北京)工程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物流與供應鏈智庫核心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