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回歸日專欄】詩 意 澳 門 (九)
(九)
作者:張 春
第五章 詩意澳門,它書寫在歷史名人的傳奇故事裡 ①
人物,是澳門這部史詩最重要的元素。有故事的人,才是城市最有價值的風景。
澳門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海島,卻有超乎我想像的名人足跡值得銘記。英雄輩出、英雄際會,這才是詩意澳門中的偉大篇章!
天主教士利瑪竇從這裡把科學的概念帶進中國,欽差大臣林則徐曾在這裡禁絕鴉片,洋務大臣鄭觀應在這裡寫出了傳世巨作《盛世危言》,孫中山與澳門淵源深厚,並在澳門留下了不可拭去的足跡。要瞭解孫中山先生不僅要看中山故居,更要來澳門看看“國父紀念館”。中國人民解放軍重要創建人和傑出軍事家葉挺將軍曾在這裡與家人共度了七年的天倫之樂。這裡是音樂大師冼星海夢回縈繞的故鄉,文學家、現代詩人、民主戰士聞一多筆下的“七子”之二寫的就是澳門。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離開你的繈褓太久了,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著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在澳門回歸的慶祝晚會上,適年9歲的澳門女孩容韻琳領唱的《七子之歌•澳門》,深深地撞擊著億萬炎黃子孫的心扉。容韻琳那稚嫩的嗓音、可愛的笑容贏得了全國億萬觀眾的喜愛。一晃20年過去了,昔日的那個小可愛也逐漸長大,期間,作為澳門回歸的標誌性節目之一,只要不影響學習,她都會接受演出邀請,因為在她看來,能代表澳門,代表祖國唱《七子之歌•澳門》,是榮譽,更是驕傲。相同的歌唱了一遍又一遍,容韻琳的思想也在慢慢成熟起來,也激勵著她成長。
人的足跡是土地的烙印,人的追求是歷史的動力,人的精神是民族的脊樑。
無數事實說明,一座城市的歷史,不僅需要記載在文字中,更需要留存在攜著先人生命訊息的故居裡。因為歷史是由無數個人組成的,走進先人的故居,想像他們的生活場景,體味他們的情感,可以尋找到這座城市,甚至是整個中國文化和歷史發展的蛛絲馬跡。而一個個地方的景觀,因為與一位文化名人相關,就風流宛在,歷經千年卻依然瞻仰者眾,譬如澳門的鄭家大屋。
鄭家大屋坐落在亞婆井前地那一片葡式建築群之中,中式的山牆屋脊格外顯目,如今修繕一新的舊宅因其主人而蓬蓽生輝。
2014年12月20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夫人彭麗媛在澳門特別行政區長官崔世安夫人霍慧芬陪同下,參觀了澳門的世界物質文化遺產重要組成部分——鄭家大屋。她不時在鄭家大屋模型、木質老房梁、極具風情的貝殼窗前駐足觀看,對大屋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表示欣賞,並詳細瞭解了大屋的歷史和修葺、保護情況。
就這在這裡,中國近代史上頗有影響的思想家和實業家、“近代中國尋夢人”鄭觀應撰寫了舉世聞名的皇皇巨著——《盛世危言》。在中國思想界,這是一部比較早地考察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轉變之必然性的著作。書中,直言不諱地揭露了中國社會生活方面落後於西方的情形,以“富強救國”為主題,對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方案,這對維新變法運動產生深遠影響,給甲午戰敗以後沮喪、迷茫的晚清末世開出了一帖“醫國之靈柩金匱”,剛一問世便震動朝野。光緒皇帝下旨“飭總署刷印二千部,分送臣工閱看”,並成為科舉士子的必讀參考書籍。這部著作對後世的影響也非常深遠,不僅影響到康有為、梁啟超、光緒皇帝等一代思想家和變革者,也有後來的兩位傑出偉人孫中山和毛澤東。
可以說,鄭家大屋是《盛世危言》的產房。到澳門,要到鄭家大屋。
鄭家大屋,安靜、祥和,除了葉子跳舞,鳥兒在窗外唱戲。屋簷下生長著最茂盛的陽光,像個金缽,風兒在這裡繞道而走,陽光在這裡聚而不散,仿佛在捧讀《盛世危言》,尋找強國治世的“靈丹妙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