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專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一根草去
編者按:
本文為國內資深教育專家、教育名師陳崇孝女士在青年教師骨幹培訓班上的講座文稿。陳崇孝女士終身從事教育工作,年逾八旬仍擔任與青少年教育相關的顧問工作。曾任全國小學教育管理委員會會員、全國說課協會會員、全國實驗學校協會會員、湖南省電化教學研究會會員、湖南省教育心理學研究會會員。曾連續八屆擔任中、高級職稱評委會評委,多次擔任湖南省教育領域相關活動評委,並多年在教育領域的實驗科研課題中擔任實驗指導丶顧問、評委工作。其所著相關教育論文、教育理論學及教改實踐論述、教育編著等逾百萬字。
陳崇孝女士毕身致力於推動青少年素質教育體系的發展,特別是致力於對青年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技能培養和師德引導,多年來培養了多名全國優秀教師、特級教師,為教育事業殫精竭慮,傾盡一生。《澳門導報》本期特發專版,謹此向2021年8月17日仙逝的本報專家庫成員,資深教育專家陳崇孝女士致以最崇高之敬意。
提高教師心理素質 發展學生健康心理
---淺談教師心理健康與學生心理發展的關係
陳崇孝
(2001年10月8日)
當報刊上和電視裡報導了有關中小學生因為與家長或老師鬧對立而自殺等等事件以後,引起了教育部的高度关注与重視。1998年以來,教育部連續下發了几个關於加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對中小學生的心理教育。
一、必須提高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然性的認識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運用有關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動。
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每一個人從小都希望自己長大了不但能做個有出息的人,而且是一個幸福的人。家庭、社會也盼望年輕一代能成材,希望他們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人。這說明了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人的素質發展的需要。
我們可從一份近期(注:指2001年前后)發表的“關於中小學心理素質的構建與培養研究”的以北京、河北、重慶、浙江、新疆等地1。6萬多學生為樣本調查材料中幾項資料分析來看看學生的心理發展傾向問題,這些問題雖然只是反映在一部分學生身上,但也說明了問題是嚴重的。
第一種反映是師生關係的親密度數據分析狀態。從調查分析情況看師生的親密度正隨年級的升高而呈直線下降趨勢。這個趨勢如呈平穩下降是正常的,直線下降就很不正常了。這是因為小學三、四年級以上的學生隨著與同學關係親密度的加強,除少數學生外,大部分學生由於沒有能從他們對老師的熱愛、親近中得到愛的回報,覺得師生關係生疏了,於是對教師愛的期望也漸漸降低了。師生關係的疏遠,當然也有客觀原因,如有些班級人數太多,老師顧不上與多數學生的情感交流,一天只是忙於備課、上課,批改作業、處理問題,教師苦於應付,沒有時間與學生作感情交流,還常常因工作緊張,心情不好而採取簡單粗暴的辦法,因而不自覺的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這樣就破壞了師生之間的親密,以至影響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並對學生心理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
第二種反映,是對學校環境和對學校生活的熱愛程度的資料分析狀態。其調查結果,1。6萬多的 中小學生中,58。9%的學生選擇了“如果可以不去上學,我就會不去上學的”。調查者在對200人的初三學生調查時,問他們要中考了,想不想回家,學生答:不想回去。再問:那你們是想留校複習?回答:也不想留校。從整體調查情況分析,認為小學生狀態在某些方面還不如中學生。
學校是伴隨絕大多數人長大成人的一個重要生活空間,這麼多年來,我們許多校長、教師都在努力使學校成為學生的樂園,但一些孩子並不怎麼喜歡學校的生活環境。有的學校對孩子的個性不夠尊重,過多地限制,壓制,使他們的個性發展受到束縛,生活不開心,致使學校那些優美的環境,先進的教學設施都沒有了吸引力,如果真是出現學校不被學生所熱愛,教師不再受到學生的歡迎的情況,那該是個多麼可怕的局面。當然,幸虧我們大多數的學校,大多數的教師的工作還是贏得了學生的歡迎的。
在社會生活中,我們常常見到那些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是一些道德情操高尚的人,因為他們都有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那些英雄模範,先進人物,優秀人才為社會創造財富,為人民謀求幸福的人就是代表。而少數破壞社會安定,損害人民利益,貪得無厭,道德敗壞的犯罪分子,無一不屬於心理不健康的,甚至是心理變態失常的人。可見心理素質能主宰一個人的德行,影響到完整人格的形成,影響一個人的一輩子。它直接影響到民族的興旺和國家的富強。因此,在學校實施全面素質教育時,要非常重視進行心理素質教育。
二、必須充分認識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水準是培養兒童良好的心理素質的關鍵。
當然,小學生心理傾向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會的、家庭的、學校的。但從教育的角度來看,學校是起著重要作用的。而且主要是靠教師。
一個合格的教師除了需要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職業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教育教學能力素質、教育理論素質、身體素質、禮儀風度素質,還應該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其中,職業道德素質是最基本的表現形式,而這種表現形式是靠心理素質來主宰的。教師對學生的愛和積極的心理影響,對學生的發展起著很大的作用。舉例說說。曾經有一個這樣的學生張某,因繼母疼愛自己的親生女而對她漠不關心,父親又懦弱,其在家所承受的歧視和嫌棄所產生的心理痛苦是可想而知的。但她因為獲得了老師和同學的愛,樹立了生活的信心,她成為了區、市三好學生,成績優異,儘管得不到家庭的肯定和讚賞,但她仍是快樂的。後來被推薦上重點中學。
教師的作用有這麼大,那就要重視我們的作用,充分發揮好作用。每個教師首先得弄清什麼是小學生心理教育。簡單說就是:凡是促進學生個性與心理品質的發展,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都叫做心理教育。
從現代教育理念來看,心理教育應該滲透到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中去。但是,有一些教師自覺或不自覺地認為心理教育是德育工作者班主任,團隊幹部的事,與自己的教學工作沒什麼關係。
因為有了這種思想,就妨礙了學校的心理教育的實施,使學生不能達到真正的全面發展。
心理教育工作是大量地與學校日常教育活動結合在一起的。在學校,只要你與學生接觸、交流,心理教育工作就無時不有。
人的生活是複雜的,心理生活也就極其複雜。正常的心理,有益的心理,稱為健康的心理,反之,則稱為不正常或變態心理。教師應努力保護和發展學生的健康心理,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三、努力提高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發展兒童的健康心理。
教師為人之師,不僅靠學識工作,還要為學生付出心血與情感,神思的操勞、心血的耗費是一般勞動不能比的因而也易產生不健康的心態。所以為了做好育人的工作,教師不但要關心自己的身體健康,還一定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1、首先要瞭解常見的教師不健康心理表現及產生的原因和不良影響。
A.教師由於職業的特點,一般自尊心比較強,但又常常遇到來自自我和外部的傷害威脅自尊心的因素。如學歷水準差距、教育教學能力的不足、對上級與同事之于自己工作上成績的評價不滿足、或在職稱評定、評優晉級問題解決得不如人意而產生困惑、氣惱等不健康的心理。
B.教師的工作示範性強,必須兢兢業業,一絲不苟,這種工作的角色地位無形中給教師帶來壓力,加上工作負擔重,有些業餘時間還在工作,多半是無報酬,再加上各種競賽、考試,學生升學等等更增加教師的心理壓力而產生煩躁情緒。
C.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遇到困難,受到挫折而引起的不愉快情緒,就更是常見了。由於教育環境與領導、同事、學生中的人際關係矛盾而感到痛苦的心理也會常有發生。
由於各種不愉快的心理因素的困擾、威脅,使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心理承受能力有時會處於低谷時期,這就很容易在教育過程中,出現與學生對立,而採取強硬手段,企圖以武力壓服學生,簡單行事,而出現一些體罰現象,造成不良後果。有的教師則表現出對工作的冷漠,對學生聽之任之,無動於衷,採取不負責任的態度,個別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行為失常。這些不健康的心態將直接抑制著工作效能的發揮,缺乏激勵向上的力量,影響到教師個人創造能力的發揮,造成人際關係緊張,特別是師生關係疏遠,工作效率低下,嚴重阻礙了學生個性和健康心理的發展。
實際上,教師也是多麼需要獲得一種平衡一種振作,使自己和學生都成為有人格,有自尊,有業績的快樂的人,幸福的人啊!這就必須努力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準,化消極影響為積極行為表現。
2、如何解除心理障礙,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呢?
教師不僅是文化知識的傳人,也是人文精神的傳人,是一個民族靈魂的塑造者,是一種社會風氣的建設者,沒有哪種職業比它更崇高,沒有哪種職業比教師擔負的社會責任更大。教師的心理要保持健康,首先要有這種光榮感,神聖感和責任感,才會以平和的心態去做好育人的工作。
A.要使自己具有崇高的教師素質,做到敬業愛生,樹立正確的學生觀,象我們教師隊伍中的大多數,也應包括我們在座的老師們。大家決心終身從教,無怨無悔,毫無保留地獻出青春年華,聰明才智,以苦為樂,勤奮向上,孜孜不倦地學習,堅持不懈的探求,有著遠大的目標,而且契而不舍;有著精益求精的態度;能夠正確對待成功與失敗,正確對待個人得失,不受拜金主義影響,工作中一步一個腳印,不求速效,不求近功,不務虛名,總是關注著自己在做什麼,做得怎樣,關愛著每一個學生,關注著他們的成長,這些老師就像偉大的教育家,師德的典範----陶行知先生說的一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一根草去。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幹著偉大的事業,不管在什麽環境中,什麼條件下,什麼心情時,都能自覺調控個人的心態,以樂觀的精神,飽滿的情緒,良好的心境去組織孩子們的各種教育活動。
師德素質不但表現在敬業之中,更多地體現在“愛生”的具體行動上。
教師特別講個人威信,而往往個人威信處理不好就會損害師生關係,傷害學生的人格。其實,真正的威信來自于教師的以身作則。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葉聖陶先生說: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就是為人師表。
教師愛學生,永遠以身立教,以身立言,以身立德,以身立名,不要只重以言立教,要使學生從你身上,從你的教育中學到知識,掌握技能,學會做人。教師的愛就要體現在為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健康心理的全面發展的人才打好基礎的工作中。這種愛是一種深愛,是讓學生記一輩子都想要作回報的愛。
例如明末抗清統帥史可法就是他的老師左光鬥以致死不屈的崇高氣節,以身立教,讓史可法效法了他的老師,以鮮血和生命的代價,表現了他的民族氣節。
楊昌濟老師以身立教培養了毛澤東、蔡和森等一批國家和民族的棟樑之材。許多偉人與老師的故事都體現了老師對他們以身立教的魅力,有時間希望大家讀一讀這些故事,會有很好的啟示的。
教師一定要善待學生,相信學生,尊重學生的個人人格,切忌嘲諷,更不要把學生當“敵人”。要真誠的對待他們,循循誘導,不厭其煩。不要以為小學生年齡小,什麼也不懂,其實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全都能感受。例如,一個學生長大了以後來看望我,當我問他為什麼不願意去看望另外一位教過他的老師時,他說,他永遠不會忘記這位老師對他的譏諷的語言。另外,有一位一年級的小朋友評價他的班主任時:“她很好呢,因為我讓她生氣了,她還是不生氣的樣子,慢慢的跟我說話。”
要平等對待學生,同他們一起研究,對他們要充滿信心與希望,堅持激勵政策,不斷鼓勵和引導他們進步,特別是對有“差異”的學生。
很多例子可以說明,有時老師一句平常的話語,卻給某些學生的一生帶來力量。如數學家陳景潤,他的一篇證明“哥德巴赫猜想”的論文發表後,引起了國內外強烈反響,他摘下了全世界兩百多年來千百萬數學家想摘取的數學皇冠上的明珠。就因為在中學時,一位沈老師的生動的數學教學吸引了他,特別是沈老師一次激勵的話語,使陳景潤為論證“哥德巴赫猜想”入了迷。為之努力了一生,並取得了成功。
教師要做到平易近人,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當然要嚴要求,嚴訓練,但一定注意嚴愛相濟,從愛出發求嚴,學生是能夠接受的。我們對學生要嚴格又耐心,做到與學生心理相容,學生犯錯誤時要寬容大度,不要把教師威信看得太重,放下架子,對他們動之以情,然後再曉之以禮,才會取得教育的好效果。但有少數老師強調教師個人的人格不能受侮,但不注意尊重學生的自尊和人格,甚至傷害他們,使他們由愛你,親近你,變得敬而遠之,然後不喜歡你,甚至在某種情形下產生仇恨、報復的心理,教育效果肯定不好。其實,這種狀況也使教師自己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傷害,心情也是不好的。如有一位王某某同學在幼稚園時常常受讚揚,是一個聰明可愛的孩子,口語表達好,想像力強,能認識不少字,能讀圖畫小人書,一家人以他為榮,以他為樂,因為有了他而過著快樂的日子。
但不幸的是,從孩子入小學時起,因為一個特殊因素,使他的自信與自尊從天上落到了地下。原來這所學校為了多收學前班的學生,規定在該校上學的孩子都要提前出園,成建制升入一年級,於是,把拼音都教完了,還練習了寫字,而王某某剛好沒有學會拼音,於是一開始學習就不如別人,老師對他產生了不好的印象,被認為不聰明,經常留校、批評、罰抄寫,孩子承受了很大的打擊,家長常來校看老師的臉色,家長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於是不久就轉學了,想能遇到一個耐心的好老師。哪知轉到另一所學校,教他的老師態度更加嚴厲了,孩子害怕寫字,仍是留校、受罰。作為知識份子的父親感到面子上不光彩,從此不敢見老師,母親硬著頭皮到學校受訓,家裡從此再沒有快樂。父親開始責怪孩子,打罵孩子,學校老師也乾脆就不要他做作業了,罰站,甚至叫他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孩子委屈,於是開始逃课,三年裡一連轉了四所學校,終於沒有誰能夠幫助他。最後送到一所私立學校,正好我被請去指導工作,我非常同情這對知識份子父母,於是我仔細地觀察了他。見他很聰明,知識面廣,有閱讀能力和動手能力,就是不願意寫字,所以他的作業很難完成,考試成績很差。我覺得很可惜。對於這樣一個原本可成為千里馬的好苗子,由於有關老師沒有用愛心,根據他的個體差異進行耐心的幫助,而是厭惡他,拋棄他,致使他人格有了缺陷。到現在為止,一想起這個孩子,我心裡感到難受,不知道他現在怎麼樣了,將來又會怎麼樣?而這些孩子們是多麼盼望老師能多給他們一點愛,多給他們一些幫助啊。家庭和社會同樣也是多麼希望老師的愛心啊。就是教師自己在處罰學生的同時也是多麽需要一種健康的心理來解除這消極的,難受的心理狀態啊。
B.老師們有了教好學生的願望和心理準備還不夠,還要努力著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去想辦法,用自己的健康心理做好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這就要樹立一個正確的教學觀。
敬業愛生師德高尚的教師,自然會盡心盡力,根據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來設計組織好教育教學活動,用智慧來創設情景,營造氛圍,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中去感受體驗健康人生。
我們的教育對象不是抽象的,而是一個個具體的學生。我們的教育是面對全體,面對多個差異的個體進行的。必須明確我們的工作是引導、幫助每一個孩子在同一條起跑線與同一終點線之間各自努力,不分先後地去獲取成功。這樣,教師就會尊重愛護每一個學生的每一點健康的心理火花,幫助發揚光大,為他們成為一個有完整人格的健康人打好基礎。有一位教師,在上課時,他摸摸孩子的頭,用一句鼓勵的言語,就可使一個不愛發言的學生不斷爭取發言,這是因為,老師對他的信任通過摸頭這一小小動作,使學生感受到了老師對他的愛,激起了他的自信。而有的老師則不注意給學生發言以正確的評價,甚至是給予不恰當的一些批評,這樣,也可能使這些孩子從此不再舉手發言。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我們教育工作者不僅應考慮到將去做些什麼,而首先應考慮的是:我們將要去做的那一切,將如何在我們所教的學生心靈裡折射和反映出來”。我想,如果我們是這樣做了,那教育教學活動中,學生的精神生活就會豐富和充實起來。就能讓學生從評分評價中得到應有的精神上的滿足,就會體驗獲取成功,使人感到的快樂。教師再不會經受那“齊步走”和“一刀切”所帶來的筋疲力盡,心情煩躁的痛苦了。那是因為孩子們的精力被引入到一種力所能及的、使自己得到成功的腦力勞動之中,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如何更好的完成學習任務上。連那些不願好好學習,甚至搗蛋的學生也會專心致致起來。
為了減少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心理壓力,減低學習難度,發揮其主動性,還必須重視幫助他們打好知識基礎,練好扎實的技能,提高他們自主學習和創造的能力。
在學校教育中,教學所佔用的時間最多,是對學生影響最為深遠的活動,是學校教育工作中的中心環節,一定要體現積極的心理教育。
在教育部“關於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還強調了要特別重視心理健康教育課題的研究,下面,我想結合我參與指導的實驗的實踐體會談談教學中積極心理教育的問題。
怎樣認識課堂教學中實施心理教育的問題呢?課堂教學中實施心理教育就是指:在教學活動中,通過轉變教學指導思想、轉變教學模式、轉變對學生的態度,尤其是對差異性大的學生的態度,以及在教學活動中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來促進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發展,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反過來又成為提高課堂教學品質的心理保障的一種心理教育。
那麼,我們應採取怎樣的教育教學模式才能實現教育思想的轉變、對學生態度的轉變來促進良好的學生心理品質的形成呢?不同學科,不同年級的教學都有自己的個性。但有些因素是具有共性的。那就是心理教育。
在世界先進國家的教學改革中,非常重視學生在學習中運用“快樂學習法”,這是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方法,我們區“愉快教學”、“滲透美育”方面的課題實驗,都是提倡運用快樂學習法來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的,而且都取得了突出成效,受到了省內外以至全國的有關專家的好評。
總結成功經驗有以下幾點:
第一、“快樂學習”必須建立在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上,如黃興小學的“審美化閱讀教學模式”的設置與實施,它的特點就體現了:變教師主宰,學生被動學習為教師通過情感誘導,激發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學生與媒體之間的信息交流;以讀為訓練的重點;以學生活動為主體;運用多種媒體,強調從形象入手,從整體感知入手,然後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的字裡行間捕捉蘊藏的形象,做到形文結合,提升生命體驗,從而很好地內化吸收,創造表現。同時,還注重延伸課後,組織“少兒文學社”,引導學生從文學作品中體驗美好人生,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從而實現智、德、美三位一體的閱讀教育目標,使教學中的知能情得到統一。運用這一模式上閱讀課,使課堂活躍,師生關係融洽,使整個教學活動中充滿了精神生活。所有這些情感,本身就是健康心理的表現。
快樂學習使學生帶著積極的情緒、情感投入學習,學生的學習內在潛力得到充分發揮,增強了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信心,雖然學習過程中也會出現某些焦慮、煩惱和壓力,但快樂學習的主流可以把那些消極情緒消除掉,這個過程也有利於提高學生心理承受力,有利於健康心理的發展。快樂學習給學習提供了健康的學習氛圍,使學生體驗到更多的好心境。如銅鋪街小學實施的“審美化禮儀教育模式”在全校採用藝術形式進行一日常規禮儀訓練;開展禮儀美少年的評審展示活動;將思想品德課與審美禮儀教育有機結合,進行形象教學、行為訓練、審美評價、引導學生加強心靈體驗等方法,改變了過去教師的說教、訓斥的教育方法,使學生在享受精神生活的愉快的同時受到思想教育,陶冶審美情操,促進學生個性和素質的全面發展。特別是,運用音樂藝術的感染力發揮其作用,自行創作了禮儀組歌、組舞,在全校推廣。這一組音樂創作被團市委取用並準備推廣。其他的一些學校在美育課題實驗中也創造了一些好方法,效果也是很好的。
老師們讓學生的學習一次又一次的在愉悅的心境中渡過,學生的學習內部動機就會大大增強,他們就會熱愛所學的知識,熱愛所學的學科,也會更喜歡任課的老師了。這樣的效果,就是對你在教學活動中,實施積極的心理教育的最好回饋。
學生經歷了無數次好心境之後,又通過內化、遷移的過程,最後就積定在一種健康的心理狀態之中。教師如能讓學生經常進入快樂學習的狀態,實際上就是在向學生進行積極的心理教育了。
實施快樂學習,教師必須正確認識它。快樂學習絕不是意味對學生放任自流,而是要求用新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作指導的現代教學形式。它要求教師必須成為正確瞭解學生生理、心理的真正內行,能創造激發學生積極性的教學模式,具有高操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技巧、具有巧妙的運用審美語、開心語和正面語等教學藝術語言進行表達的教學能手。還要有靈機應變的機智、駕馭課堂的組織能力,這說明了實施快樂學習對教師要求更高了。如果能較好地實施快樂學習法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心理教育就一定會取得最佳效果。
第二,快樂學習運用教學模式必須要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自己學會學習。目前,教師獨霸課堂,學生處於被動的現象仍然存在,學生不會學習就會缺乏熱情、缺乏自信和主動,這些都會成為妨礙學生個性發展與影響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學生如果學會了學習,就會更好地體會學習的歡樂,自主學習可以給學生帶來好心情、好體驗,就有利於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能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使真正成為知識的思考者、探索者,使產生個性發展的動力因素,讓更多的學生親自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自信地覺得自己是成功者,使他們都走上心理健康之道。
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要只滿足于幾個好學生的答問,而不關注全體學生;只是為了完成自己的課堂教學計畫,而不顧及學生的心理需求。教師的一言堂、追求一種標準答案都是不好的,應當培養學生體現個性的、多向思維的能力,組織他們討論、研究,鼓勵創新,並注意鼓勵後進等等。
我們各學科的教師如果能關心學生如何學好本領,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實際上這是從深層次向學生進行了心理教育。
青年朋友們,新世紀的優秀教師應當是心理健康、師德高尚、教學內行的教育實踐專家。如何迎接挑戰,把握機遇,創新奮進,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爭當符合時代需要的優秀教師是在座的青年朋友們努力的方向,預祝你們取得成功,我願意為你們排憂解難,作你們的後盾。
(2001年10月8日在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青年教師骨幹培訓班上的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