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回歸日專欄】詩 意 澳 門(七)

发布时间:2021/08/13 点击数:

(七)

作者:張 春


第四章 詩意澳門,它蘊涵在小城博物的經典寫照裡①


每到一地,我最喜歡去的地方,一是圖書館,二是博物館。前一個地方可以找到當地在書本或口述中的古往今來;後一個地方可以找到它的文化遺產、文化中心,本身就是一冊翻開的風物志,鮮亮、活跳。 


沒有根,就沒有未來。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是一張金名片,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校,它述說著: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走過怎樣的路? 


澳門不大,但博物館不少,包括孫中山紀念館、海事博物館、聖物寶庫、澳門博物館、澳門茶文化博物館、葡萄酒博物館、大賽車博物館、澳門藝術博物館、音響博物館、仁慈堂博物館、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等。


澳門的博物館既有政府部門管理的,也有民間私營的。這些博物館大多規模不大,但均各有特色,多數圍繞著澳門歷史文化,很多門類在其它地方難得一見。


最大、最全的博物館是澳門博物館。時任澳門博物館陳迎憲館長告訴我們,這是一間展示澳門歷史和多元文化的博物館,其最大特色,是表現澳門在歷史上的重大價值,這就是中歐兩大文明在澳門的深層次接觸。


徜徉在博物館中,恍如走進了時空隧道,那麼多不同時段的展品,或朴拙或華美、或渾穆或纖巧,大美不言,卻閃耀著無聲的光華。


第一層展區展示了中華文化與西方文化在16世紀葡萄牙人到達澳門之前各自的發展歷程、澳門的早期歷史、中國人與葡萄牙人在澳門的貿易、宗教和文化等方面的接觸,以及在此之後的數百年間逐漸形成的澳門文化。


第二層展區從不同側面展示澳門的傳統文化和民間藝術,尤其是澳門人的休閒娛樂、宗教儀式和民俗慶典。以實物和模型,再現了當年華人與葡人的傳統節日、日常生活、手工藝和典型行業。


第三層則展示了澳門今天的城市面貌和生活的特色,同時介紹以澳門為題材的文學作品和藝術品,並定期舉辦與澳門相關的各種藝術大展。


不同的展區,或是實物原型,或是光電投影,或是模擬原聲,多處設有普通話、粵語、英語、葡萄牙語等多種語言的自動語音講解說明,讓參觀者如穿過時光隧道,身臨其境般體驗數百年前的澳門生活場景。


聽著講解員生動地介紹著這些文物,言語間透露著對中華文明的滿滿自豪。那份對文物的珍視、對文化的尊崇,其情也真、其意也切!   


這就說明,當館藏與文物故事都融入歷史敘事的劇情之中的時候,一個有溫度、有厚度、有人性閃光、有思想火花、有文化理想的澳門故事,才能引人入勝地呈現給觀眾。


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保護文物就是保護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或許與許多恢弘博大的博物館相比,澳門博物館面積不夠大,只有2800平方米,展品不夠多,共有3000多件展品,但它正是澳門社會“小而美”的經典寫照,這些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正為億萬中華兒女注入強大的精神動力。保護好、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是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澳門有關方面也在試圖通過虛擬數位化技術,開啟沉浸式漫遊,讓歷史文物“活”起來。


基於這樣的理由,我想我應該用詩歌的方式把它們記錄下來,讓文物說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不必像學術論文那樣縝密,那樣嚴謹,但需要有溫度的感知,有個性的表達,需要獨特的體驗和收穫。


(未完待續 請關注下一期內容 “第四章 詩意澳門,它蘊涵在小城博物的經典寫照裡②” )


作者簡介

張春,筆名夜雨,滿族, “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念章”獲得者,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先後出版《香港1997》(合著)、《中國反偷渡與美國移民管理》、《詩讀濠江》(署名夜雨)、《感悟機關之道》、《人生最難攀登的30座山峰》等5部專著,有《獨領風騷——毛澤東詩詞所展現的十大精神氣質》、《中國信念》、《珠海傳奇》、《詩意澳門》、《抗戰賦》、《精准扶貧賦》、《中醫抗疫賦》等文學作品發表於《人民日報海外版》、《紫光閣》、《啄木鳥》、《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和《紅色延安網》等媒體


第一期首页

上一期 连载六

下一期 连载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