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論壇】 棉布口罩防病毒,效果不輸N95 (一)
來源:《返樸》(微信ID:fanpu2019)
原創 小葉
導語:
2021年的北半球已快要入伏了,防不勝防的新冠病毒變異株仍然威脅著人類世界,我們不得不繼續堅持“防護三件套”: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和注意個人衛生。
在國內,佩戴口罩已成為多數人的日常生活習慣。目前市面上口罩種類繁多,供應充足,一次性防護口罩、防霧霾N90、N95口罩、可水洗重複使用的口罩等等。但在疫情初期,曾有一段時間全球口罩供不應求。那時,有一群科學家,他們想出辦法自製口罩,同時還找到了可有效抵擋新冠病毒顆粒的最佳面料。
新冠疫情迫使許多人開啟居家遠端工作模式,科學家們也不例外。Edward Vicenzi是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館保護學院(Smithsonian Museum Conservation Institute,以下簡稱MCI)的科學家研究員,疫情之前的主要工作是使用各種精密設備檢查稀有的古代物品遺跡。Jamie Weaver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以下簡稱NIST)的化學家,調查前維京時代瑞典玻璃製品的化學性質。
這兩位科學家都精通材料研究,在疫情初期,他們和另外兩名同在NIST工作的地球大氣氣溶膠科學家James Radney和Chris Zangmeister組成小隊,響應學界和衛生部門號召,發揮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一邊DIY口罩,一邊研究可有效抵擋病毒顆粒的口罩面料。
2020年,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以下簡稱CDC)曾在官網上示範並教授3種方法自製簡易布口罩。為了增強防護效果,還建議在自製口罩內再佩戴一隻一次性外科口罩。
曾經掛在美國CDC官網上的口罩製作步驟。不過每個人動手能力不同,個人DIY口罩的效果參差不齊,且後來市面上口罩供應充足,如今CDC已不再建議自製口罩,也登出了DIY口罩頁面。
Weaver採用的就是上圖所展示的方法。需要使用縫紉機縫合,不過製作過程相當簡單:
1.裁剪下兩塊長方形棉布(床單、舊T恤也可以),長約25cm,寬約15cm;
2. 將其疊放在一起,上下左右四邊向內折疊,然後用縫紉機縫合起來;
3. 隨後,取兩根長橡皮筋,穿過口罩的兩條短邊並打結,將打好的結塞入邊縫中;
4. 調整好口罩和橡皮筋的位置後,將口罩貼合面部,固定好口罩形狀;
5. 最後將橡皮筋與邊縫牢固縫合,防止滑動。這樣,一個簡單的布口罩就製作好了。
自製口罩時,Weaver的家族背景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她的姓氏Weaver就是“織布工”的意思。確實,家中祖輩五代人都是縫紉高手,收藏了各類紡織品。這次,Jamie本人踩著自己祖母用過的縫紉機,做了各種面料的口罩,從家中藏品,到工藝品商店淘到的布料。為了加強安全性,Weaver縫了三層布料,還在鼻子附近做了貼片,防止口罩不貼合面部。
圖上四位佩戴DIY口罩的科學家最先在期刊上發表了口罩材料研究,從左到右分別是:Jamie Weaver, James Radney, Edward Vicenzi和Christopher Zangmeister丨來源:NIST
(未完待續 閱讀完整內容請掃碼二維碼進入官網)
《返朴》:科学家领航的好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