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論壇】科普:為你解釋關於火星探測的所有疑問 (三)

发布时间:2021/06/18 点击数:

編者按:

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火星, 邁出了我國星際探測征程的重要一步,實現了從地月系到行星際的跨越。探測火星的意義何在?如何探測火星?澳門導報特選刊【科普中國】出品的相關文章為讀者解惑。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SHAO)天之文科傳團隊

監製:中國科學院電腦網絡信息中心


(續上期 三、難點篇:火星探測很難,為什麼?之難點1)


難點2.1 信號空間衰減大,接收信號弱

深空探測器的測控通信需要面臨距離遙遠帶來的一系列問題,探測器測控通信通常採用無線電信號進行信息傳輸,而無線電波以光速向外輻射,強度按照傳播距離的平方衰減,故距離信號的發射源越遠,強度越低[2]。

  

火星探測器和地球之間的距離非常遙遠,最遠達到4億千米,是地月距離的1000倍。探測器發射的信號,通過遙遠的距離傳輸到地球上的時候,信號強度已經嚴重衰減,通常採用更大口徑的天線來接受微弱的信號。


難點2.2 信號傳輸時延長

月球探測的單程通信為1.3秒左右,基本上可以達到即時通信。而火星探測的最遠單程通信時間為22分鐘,地面人員不能及時對探測器進行控制,因此對探測器的自主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降落火星時,僅僅7分鐘之後探測器就將從環繞軌道降落到火星表面,測控人員根本來不及對探測的運行狀態進行判斷從而進行修正,只能依靠探測器自身的控制判斷來進行著陸。


難點2.3 任務環境複雜

火星探測器距離遙遠,無線電信號既要穿過地球的對流層和電離層,還要穿過火星的大氣層,以及變化複雜的太陽等離子區,信號傳播環境十分複雜。


難點2.4 高精度導航困難

火星探測器的軌道複雜、距離遙遠、觀測時間段不能連續覆蓋,造成了探測器導航困難。探測器的巡航段、近火捕獲以及火星著陸需要超高精度的導航技術,如果導航精度不高,探測器將有可能失聯,或是在近火段與火星擦肩而過、進入火星大氣燒毀或者直接撞到火星上去。


難點3——抵達火星難、著陸火星難

由於人類目前的運載火箭能力有限,不能運送太大的探測器到火星,所以探測火星的目標之一就是消耗最少的燃料,盡可能將更大品質的探測器送往火星。借助“霍曼轉移軌道”,就可以使探測器從地球飛往火星消耗最少的能量。


由於火星距離遙遠,在探測器的數月飛行過程中,會受到太陽系內多個天體的擾動,還有太陽風、空間輻射等複雜的影響,需要考慮的因素更多。火星距離地球最遠為4億千米,需要更高的軌道設計要求,軌道偏差一點,到了4億千米都會被放大很多。

  

探測器抵達火星附近之後,需要被火星引力捕獲才能環繞火星運行。而火星品質小、引力影響範圍小,所以探測器在進行近火制動之後需要準確進入環火軌道,稍有偏差就有可能與火星擦肩而過或是在火星大氣中焚毀。


登陸火星是最難的。目前,美國、俄羅斯、歐空局進行過火星著陸,但是只有美國和中國完全成功過。即使是登陸月球,目前也只有美國、俄羅斯、中國成功過。

  

火星探測器進入大氣層、下降和著陸段是火星探測中難度最大、風險最高的飛行階段,需要探測器在短時間內完成高度氣動減速、降落傘展開等機動動作。這個階段的主要難點有:氣動飛行減速難、火星表面避障難以及飛行驗證困難[8]。

  

以近些年來的火星登陸任務為例,歐洲空間局(ESA)和俄羅斯聯邦太空總署(Roscosmos)合作的斯基亞帕雷利EDM登陸器,計畫於2016年10月19日登陸火星,但是由於登陸器與火星高速碰撞,導致任務失敗。又比如,作為歐洲航天局2003年火星快車號任務的一部分,小獵犬2號著陸器在從火星快車號上釋放出來後的第六天,進入火星大氣層時失去所有聯繫。後來經過確認,著陸器成功登陸火星表面,但是因故未能完成部署開始運作。


澳門導報

火星探測器著陸地點(圖片來源:NASA)


火星探測器登陸對於減速要求更高。火星探測器的信號從火星傳到地球需要幾十分鐘,而探測器從運行軌道著陸到火星只需要7分鐘,因此地面人員無法干預探測器的著陸過程,完全依靠探測器自身來控制選擇。

  

探測器的著陸過程對探測器防熱措施,降落傘、氣囊或是緩衝發動機能否按程式工作,都至關重要。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偏差,都將導致著陸失敗。因此,必須精確控制探測器的各個程式,需要經歷所謂的“恐怖7分鐘”,才能成功軟著陸。

  

目前探測器登陸火星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分別是腿式緩衝、氣囊緩衝和空中吊車。美國的海盜號和鳳凰號以及洞察號探測器均採用腿式緩衝的方式。勇氣號和機遇號則是採用氣囊緩衝的方式,氣囊著陸適用于小型火星車,大一點的火星車就需要使用反沖發動機進行著陸。好奇號火星探測器由於品質非常大,只能採用最先進的空中吊車方式進行著陸。


澳門導報

好奇號火星車空中吊車(圖片來源:NASA)


(未完待續 歡迎關注下期 四、技術篇:VLBI測軌分系統  五、“天問一號”篇)

(掃描二維碼進入官網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