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為王】專欄(八)四圣谛之集谛(1)
本專題全部內容
請瀏覽本網頁下端分期链接
編者按:
佛法博大精深,教內宗派林立,有關般若究極,莫衷一是。而當此信息氾濫時代,冒充善知識妄說法義者,如麻似栗,對於佛教弘法利生事業造成極大傷害,亟待正本清源。土登瀑布尊者,法源清淨,精擅三藏,教證圓融,具足果位功德,一切教言,皆從三藏般若大海中出,堪為人天眼目,佛法勝幢。上期苦諦內容宣說圓滿,本期宣說集諦煩惱集之貪欲與瞋恚。
土登瀑布上師:愛國愛教 內調自心 外伏煩惱 廣布修心要訣法雨
【專欄作者個人介紹】
釋迦比丘土登瀑布仁波切,又名倉央萊喜加措,1974年出生于青海玉樹上拉秀鄉格俱村凱慶達一戶牧民家中,從小聰慧過人,不喜世間瑣事,視之如糟糠,當地老人均述上師俱生有與眾不同之處,後被第一百零一任甘丹法王以及剛堅活佛,認定為西藏寧木寺寺主凱尊雲丹嘉措活佛的轉世,任命寧木寺寺主,以及剛堅禪修林的主持,經過幾十年的修學生涯完成了佛教五大部和密宗等經典的課程,並且在諸多當代著名的佛教大師前獲得《大藏經》為首的佛法傳承,如今在世界各地組建格魯妙道菩提學會,指導弟子愛國愛教,內調自心,外伏煩惱,廣布修心要訣法雨。近年更頻受格魯大德和各界信徒邀請,出席參加了第四屆和五屆世界佛教論壇,並多次出國到泰國、日本、印度、馬來西亞、尼泊爾、英國、法國、美國、義大利、瑞士、等國交流和宣講了佛陀教法。上師也熱心公益慈善事業,將自己資財均用於濟貧、助學等善業,竭盡全力利益有情勤集諸善,為眾生的究竟利樂日夜勤勇,傾盡心血,遍灑佛陀慈悲之光,普利南洲有緣。
四圣谛之集谛(1)
上期已釋苦諦的建立,於輪回總及別過患或苦思維已,若於輪回生起厭離而欲解脫,則念此輪回是何因所生,於因伺察已,於彼決定而欲斷彼之延續。彼因乃集諦也。集分業集與煩惱集及非彼二者之集三者。此所需負之近取之蘊之擔乃由業所成。若不離此擔則不會超脫如前所述苦之自性。彼業由煩惱所生,那麼是否僅由如彼之業而生苦?非也,由業生果則需以煩惱為助伴。彼若無,則往昔所造無量之業雖有,若無具有緣——煩惱之愛,猶如離濕之種單獨之業不能引生。若有煩惱,就算無往昔所造(之業),無間會由煩惱而造新者,以後領受輪回之蘊。阿闍梨法稱說:“從有之愛超脫者,餘業引生之力非,聚有之緣消除故。”又雲:“愛者,若有後復產生故。”如是令生輪回之根本者乃煩惱也,所謂煩惱,自生無間自力令具自續之數取趣心續極不寧靜且不柔順之作用者也。復需於彼認知,若不認知則如不認敵而放殺敵之箭,而不知於誰對治,應需認知也。
認識煩惱分二,根本煩惱和隨煩惱。初者,俱舍論中雲:“有之根本細增(隨眠)六,欲貪如是嗔恚及,我慢無明見以及,疑(猶豫)也。”六根本煩惱者即貪、無明、嗔、慢、疑(猶豫)、見六者也。
初貪者,即見悅意境——財身飲食等,於彼緣已,欲自得彼及于諸已得者欲不離之心。比如其它煩惱就像是布上著灰後即可除。貪者於境貪婪耽著,如布上著油,油漸大而遍,難以去除。如於彼境及彼見及觸等之欲求令心投入,於所貪境之貪戀逐漸增大難以離開。雲:“貪戀之繩輪回牢獄系。”對輪回不生厭離心之根本亦復是貪。對治彼有修不悅意等。境如若貪於數取趣之色,則生起紅相及散落相及骷髏之想,以三十六不淨物任意作廣思維。以及在嗔恚時由猛力憤怒而致面容褶皺猙獰之相,為痛苦所逼迫時臉上的淚涕等不淨所滿之相,如是思維。若食肉等食已而起貪,則思其因不淨,需先奪命等。如是一切財物受用乃無常之自性也,脫離實際。積聚守護等苦及彼特有之罪苦惡語等如是而有,和所獲樂比苦更加大,如是思維已貪戀即變小,需精進之。
二者嗔恚,緣有情及非有情也,而生加害心、粗暴心、于彼諸境欲惱害之。若見敵等不悅意境而生此嗔恚心,則斷善根等過患大也。斷命鞭抽責打等生起亦或由嗔恚所致。對親友之愛憐對他者之敬重愛戴亦會因彼而消失。不僅能損害如身體健康一樣的美好心態之健康,如“猶如嗔恚之罪無,猶如忍辱苦行無。”又雲:“嗔恚之器搶奪善趣命。”等雲。嗔恚者乃煩惱中能斷善根之極致也,能引惡趣之主要也。過患大哉!斷善根之理有境所依之差別。于彼需修忍辱等對治。忍辱法類於以下隨後六度時亦會說,於此不述。
此次於此略示欲貪和嗔恚的過患。諸求實際者起初由聞而生決定,中間由思而斷增益(疑慮),後由修而實行,于斷自續煩惱精進不懈而為之,此乃得解脫唯一方便也。僅全面了知非求實際者主要所作,應包括自續實行嗔恚煩惱變小之精進。
【般若為王】欄目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