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下】從印度禪到中國禪 大美無疆 ---“一帶一路”文化系列講座本月十四日開講
為加深本澳市民對“一帶一路”文化內涵的認識,文化局與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攜手舉辦“大美無疆──一帶一路文化系列講座”,邀請四位歷史專家,帶來四場精彩的宗教文化之旅,分別介紹少林文化、南海神信仰、佛教禪宗和道教文化,深入探索“一帶一路”深厚的宗教文化內涵。
第三場講為“從印度禪到中國禪”,由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佛學研究中心主任龔雋主講。講座簡述佛教禪宗從印度先後傳承到中國、東亞及世界各地的發展歷史,重點講述印度禪與中國禪的思想異同,並就禪修與觀心、中國禪的“遊戲三昧”、禪的思想方法等議題展開討論。
禪宗雖起源於印度,卻在中國發揚光大,並成為中國佛教思想中最為重要的法流。禪宗不僅為中國化佛教思想的重要代表,也對唐以後中國思想與哲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可以說,正確地觀照禪宗思想是理解中國中古之後思想與哲學傳統的重要因素。講座將以禪的思想為主軸,同時結合禪宗發展的歷史,以史論融合的方式,客觀地探討歷史發展過程中禪宗思想的變化。
講座簡介禪宗從印度傳承到中國,再經中國推向東亞與世界的發展歷史,側重於闡明從印度禪到中國禪流變當中所發生的變化,以及其中國化的特點。講座結合傳世禪宗文本與近代敦煌所發現大量新的禪籍文獻,對中國禪的思想精義與特點作出深入淺出地講解。
重點講述了印度禪與中國禪的思想異同、從菩提達摩經過東山法門到六祖慧能,及其五家七宗的禪思想形成與禪風禪機。就中國禪的思想宗旨,理解禪的思想方法、禪門有關經典與心法之關係、禪修與觀心、禪法與淨土法門的異同、“平常心是道”、中國禪的“遊戲三昧”,以及禪門所謂“勘驗”等議題展開討論。
龔雋教授在講座中指出,禪是從佛陀傳下來,第一代繼承衣缽者是摩訶迦葉,在印度傳了二十八代到菩提達摩,菩提達摩來到中國,成為中國禪宗的始祖,一直傳到六祖惠能大師,然後又一花開五葉,產生了禪宗的臨濟、曹洞、雲門、溈仰、法眼幾個支派;“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以心傳心,直指心性,見性成佛”是禪宗宗旨,禪宗最重要的觀念認為禪就是心法。此外,他還分享了禪宗對待經典的態度,以及禪的修行與境界等內容。
龔雋教授系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佛學研究中心主任,哲學博士,兼任《新史學》、《人間佛教研究》、《人文宗教研究》等學刊的學術編委和《漢語佛學評論》主編。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佛教思想史,在禪宗思想史、漢傳佛教解經學等,善於會通與融合中外學術研究的前沿成果與方法,獨樹一幟,別開新局。
龔教授出版了《作為“知識”的近代中國佛學史論:在東亞視域內的知識史論述》(商務印書館,2019年)、《禪史鉤沉:以問題為中心的思想史論述》(北京三聯書店,2006)、《中國禪學研究入門》(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等多部學術著作,在海內外佛學界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