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倡議是促進全球合作和共同發展的中國方案(16)
連載 (六)
“一帶一路”提出的背後秘密(之二)
(續上期 一、制約中國經濟發展和安全的島鏈 二、 美國“絲綢之路開發”戰略)
2011年9月,時任美國國務卿的希拉里•克林頓正式提出“新絲綢之路”計劃,旨在推動中亞和南亞國家之間的經濟一體化進程,並為應對阿富汗問題增添更多的經濟動力。希拉里提出的核心內容是説明絲綢之路所經的中亞國家開發社會間接資本(SOC),幫助其實現貿易自由化。目標是通過重建各類基礎設施,説明阿富汗融入中亞地區,並以此為中心打造一個經濟圈連接中亞和南亞地區,推動實現“能源南下”與“商品北上”的戰略目標。美國在能源、貿易與交通、海關與邊防運作以及商業和人員往來共四大方面提出了多項建議。
希拉里曾描繪了“新絲綢之路”的願景:“土庫曼斯坦的氣田將能滿足巴基斯坦和印度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並為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提供可觀的過境收入。塔吉克斯坦的棉花將運往印度製成棉布。
阿富汗的傢俱和水果將出現在阿斯坦納、孟買甚至更遠地方的市場。” 跨境電力合作是“新絲綢之路”計畫的重要項目,即“中亞-南亞輸電項目”(CASA-1000),該項目由美國國際開發署、世界銀行和伊斯蘭開發銀行等多機構共同支持,旨在將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的多餘電力向南輸送至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另一重要能源項目是連接土庫曼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天然氣輸送管道(TAPI)建設。
該計劃最早的構想來自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學者費雷德里克•斯塔(Frederick Starr),之後被美國中央司令部的官員看中,認為有助於阿富汗的長期穩定。美國《外交官》雜誌曾評價稱,在蘇聯解體,中亞地區國家各自獨立後,新絲路計畫可以視為美國的中亞政策,同時也是建立中亞地區自由外交和貿易政策的途徑。美國國務院曾稱,美國及其夥伴可以通過在阿富汗的各類基礎建設,幫助阿富汗打開連接中亞以及周邊國家的新市場,這些國家知道共同協作可以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儘管如何以最經濟的方式有效整合是個挑戰。
例如美國將對中亞-南亞輸變電項目(CASA-1000)提供1500萬美元贊助;對能源傳輸管線和水電站等投資超過17億美元;新建或者重建3000公里公路等。CASA-1000項目為例,這是美國新絲路計畫的核心項目,今年4月,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四國能源部長剛簽署了該項目總協定,但該項目資金缺口仍較大,所以目前仍未實質性啟動實施。
“美國的絲綢之路開發戰略”現在已經不見影了,已經聽不到美國正在為中亞國家的經濟發展做貢獻這樣的話了。只是提到了SOC開發,是以美國為中心的西方國際體系。絲綢之路開發計畫的情況說明美國對於該地區缺乏認識,中國和俄羅斯的經濟項目都已開始紮根中亞地區,美國已經是個“後來者”。
美國《外交政策》援引英國BP的數據稱,中國45%的天然氣都是來自中亞地區,中國不僅僅在中亞開始基建項目,而且已經是該地區的最大外國投資者,中國通過一系列在中亞的投資使得其“一帶一路”願景成為現實。事實上,新絲路計畫中想要整合中亞地區的經貿網路並不容易。根據亞洲開發銀行統計,中亞地區是全球經濟整合度最低的區域,區域內的貿易量只占到全球貿易的6.2%,該地區各國政府間也包括美國缺乏資金和信任。
(連載,未完待續)
李芏巍,中國物流策劃研究院與中物策(北京)工程技術研究院副院長,中國物流與供應鏈智庫核心專家。
網絡編輯:爾雨林
審核校對:肖黎
專版精品回顧
【歷史 傳承】
【藝術 時尚】
【國學 國醫】
【旅途 美食】
【一帶一路】
【環保 科技】
【物流 經濟】
【專題 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