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珠海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歷史巨變 從“殺出一條血路”邁向“二次創業”

发布时间:2020/08/27 点击数:

澳門導報


       珠海,因改革而生,因開放而興,見證了中國翻天覆地的巨變歷程。1979年,彼時尚是“小漁村”的珠海縣獲批撤縣建市,1980年8月26日,又被批准設立珠海經濟特區。40年來,珠海經濟特區艱苦創業,勇立潮頭,破冰開局,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歷史進程中譜寫了一首感天動地、氣壯山河的壯麗史詩。珠海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國實現歷史性變革和取得偉大成就的一個縮影,珠海在世人矚目的歷史變革中擔負了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的重要作用。


       在當前新的歷史階段,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全面推進、港珠澳大橋通車,珠海的城市地位、定位、方位發生了根本性改變。珠海經濟特區將繼續擔負起改革開放的“重要視窗”“試驗平臺”和“探路先鋒”的時代重任,在新時代走在前列,在新征程勇當尖兵,引領新時代,把特區辦得更好、辦出更高水準。


       由珠海市統計局發佈的本報告從統計視角出發,力爭用一組組生動的統計資料來描繪並見證珠海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巨大發展成就。


 “發展才是硬道理”理論的探索者和踐行者

       珠海建立經濟特區伊始,就曾以敢闖敢幹、敢為人先及“殺出一條血路”的改革精神聞名全國,在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理論的實踐和探索中敢於同傳統體制和制度過招“亮劍”,在首批建立的四個經濟特區中創下意義深遠的“三個一”  ---中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 ;中國第一家中外合作酒店;鄧小平南巡在珠海發表一次重要講話。這次講話在中國經濟改革與社會進步方面起到了里程碑式作用,標誌著中國改革開放邁向新階段,南方談話的核心是加快改革開放。1992年3月9日,珠海在全國首次重獎科技人才,此後的第三天,鄧小平南方談話內容,被中央政治局作為當年2號檔下發,持續三年之久的資社之爭在中央層面終於落下帷幕。


       進入新世紀,珠海積極回應中央號召開發橫琴島為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構建多維立體空間,推動澳門經濟轉型,在推進“一國兩制”偉大事業新實踐方面大膽嘗試、大膽創新。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建立經濟特區40年來,珠海已初步形成了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產業結構,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邊陲小鎮闊步邁向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極點城市。


       經濟總量迅速壯大,經濟保持穩定快速增長。改革開放以來,珠海經濟總量迅速擴大,地區生產總值(GDP)從1980年的2.61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3435.89億元。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歷年來一直高於全國及全省GDP同期增速。珠海建立經濟特區以來,伴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總量不斷擴大。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由1980年的0.37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344.48億元,增長930倍,年均增長23.0%,2019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在珠三角九個城市中低於深圳、廣州、佛山、東莞和惠州,高於中山、江門和肇慶,位居第六位。人均GDP17.55萬元(按平均匯率折算約為2.54萬美元),位居珠三角第二位,低於深圳超過北上廣,全國排名在深圳、無錫、蘇州之後,位居全國第四位。


澳門導報


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建立經濟特區伊始的珠海經濟更多表現為以農業生產和漁業為主,第一產業占比明顯高於二、三產業,鬥門歷史上被稱為“甘蔗大縣”。珠海在推進農業產業化和特色農業方面大膽改革,勇於創新,取得豐碩成果。鬥門區獲得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區,培育了一批休閒農業知名品牌,特色農業更具濃鬱的特色品味。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珠海工業從無到有,逐漸形成了頗具特色的電子資訊、家電電器、石油化工、電力能源、精密機械製造和生物醫藥等“六大工業支柱”產業,工業實體經濟基礎得到夯實,發展活力逐漸增強。

近年來,工業經濟增長動能更多依靠高新技術產業,2019年全市實現先進製造業、高技術製造業、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值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為55.5%、29.6%和58.2%。

第三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改革開放以來,通過規劃引導和政策扶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尤其是現代服務業,已形成了以房地產、貿易、金融、旅遊會展、物流、交通運輸、軟體資訊、互聯網為骨幹,其他第三產業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規模累計超過1.5萬億元

       建立經濟特區40年來,珠海充分發揮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深化投資體制改革,改善投資環境,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不斷擴張,成為珠海經濟發展的重要助推器。1980年珠海固定資產投資總量僅為0.58億元,2019年增加到1971.88億元,年均增長24.0%。1980-2019年,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15181.98億元,投資水準和規模不斷邁上新臺階。 


對外開放步伐加快,對外經貿日新月異

       40年來,珠海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越開越廣,從臨近的香港澳門,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珠海對外開放平臺越來越多,中以科技創新投資大會、中拉國際博覽會、中以加速器啟動建設,中拉經貿合作園開園、成功舉辦珠澳企業家峰會等等,珠海對外開放合作的“微信群”、朋友圈越來越多。一是對外貿易總量快速攀升;二是外貿經營主體呈現多元化趨勢;三是對外貿易商品結構呈現均衡化趨勢;四是出口國家越來越多;五是吸收外資成績斐然。


金融變革引領珠海產業結構向高層次進化

       縱觀珠海建立經濟特區40年金融業發展史,1985年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了國內第一張信用卡—中銀卡;2013年橫琴新區率先發行銀聯多幣種卡,這是中國境內首次推出自己品牌的外幣卡,在中國銀行卡產業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2015年橫琴自貿片區在全國首次發行商事主體電子證照銀行卡,實現了企業辦理商事主體業務及銀行金融服務的“一卡通”,為廣東自貿區推廣改革創新經驗;首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在珠海成功落地,為先行先試人民幣國際化業務作出重要貢獻。


科技創新碩果累累

       1992年鄧小平在“南方談話”中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後,珠海市委、市政府決定首次對有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實行重獎,如同平地驚雷首開全國先河,啟動了中國“人才東南飛”的核按鈕。建立經濟特區40年,珠海科技創新從零起步,認真貫徹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實力顯著增強,科研隊伍不斷壯大,高新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研發經費(R&D)呈現逐年增加勢頭,2018年全社會研發經費(R&D)支出92.15億元,占同期GDP比重達3.16 %,R&D占GDP比重位居珠三角九市第二位,僅次於深圳,位居全省第二位。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機構直接從事研發活動的R&D專案人員3.43萬人。2019年專利申請總量為33137件,其中,發明專利14251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70.42件,《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561件。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引導下,企業對科技創新重要性的認識在明顯增強,2019年全市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2203家,共有省級新型研發機構16家,省級以上孵化器17家,71家企業進入全市獨角獸企業培育庫。擁有廣東省戰略新型產業基地5個。擁有省級以上“名牌名標”189個。截至2019年底,珠海境內外上市公司38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占八成。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創新型經濟加快成長。承擔國家及省重大科技專項14項,2019年高新技術工業企業規上工業增加值660.24億元,同比增長4.9%,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58.2%,接近六成。新引進各類人才4.2萬人。2020年出臺《珠海市珠港澳科技創新合作專案管理辦法》,明確對珠港澳科技創新合作項目給予扶持,這是全國首個從市級層面支持港澳科技創新合作的政策,政策的出臺頗具深意。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

       建市之初,珠海的文化設施匱乏,但經過40年的發展,到2019年末全市共有各類專業藝術表演團體5個,文化館4個,縣級及以上公共圖書館4個,博物館9個,美術館1個,電影城(院)25家,文化站24個。電視臺2座,電臺2座,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和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均達100%。


       建立經濟特區40年來,珠海文化新業態發展強勁,文化與互聯網、旅遊、體育等行業融合發展,跨界融合已成為文化產業發展最突出的特點。數位內容、動漫遊戲、視頻直播等基於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新型文化業態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增長點,“互聯網+文化”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


城市形象及影響力不斷提升

       進入二十一世紀,珠海堅持以海港、空港和口岸三大節點為樞紐的大交通戰略,著力構建交通、產業和城市“三大發展格局”,以戰略眼光破解各種交通瓶頸,消除經濟發展的最大掣肘,拓展城市東西兩翼發展空間。

建立經濟特區40年來,珠海的交通運輸事業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構建海港、空港和口岸三大節點交通樞紐戰略方面先行一步。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經濟的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各項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在高等教育方面,積極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創新提出“不求所在,但求所有”“所在即是所有”辦學理念,自1999年以來,先後引進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吉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和遵義醫學院等10所知名大學落戶珠海。


       市民醫療服務保障條件進一步改善,人民生活健康充實。建立經濟特區以來,衛生服務機構以滿足人民健康需求為導向,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落實重大傳染病防治措施,加快醫療衛生資源優化調整,積極推進衛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充分發揮優質資源的帶動作用,促進衛生服務業快速健康發展。


珠澳合作,促進澳門經濟多元化發展

       珠海因澳門而生,橫琴因澳門而興。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橫琴時指出:“我們始終要不忘初心,讓這裡充滿創新發展活力,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橫琴有粵澳合作的先天優勢,要加強政策扶持,豐富合作內涵,拓展合作空間,發展新興產業,促進澳門經濟更具活力”。


       珠海經濟特區自設立以來就擔負著服務“一國兩制”和服務澳門的使命。加強政策扶持。與澳門簽署加快建設大灣區澳珠極點合作備忘錄,謀劃建設粵澳深度合作區,澳門大學橫琴校區建成啟用,橫琴口岸新旅檢區域啟用,不斷開創“一國兩制”的嶄新探索和實踐。拓展合作空間。在橫琴劃定5平方公里的土地與澳門共同建設粵澳合作產業園,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是首個落地專案。首創澳門企業跨境到橫琴辦公, 符合條件的澳門企業無需在內地辦理工商稅務登記即可直接入駐橫琴辦公。發展新興產業。2019年港澳投資企業超過1萬家,其中橫琴累計註冊澳資企業2682家;與港澳地區進出口總額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12.1%,實際吸收港澳外資占全市吸收外資的87.4%。粵澳跨境金融合作示範區掛牌,中藥材現貨交易中心落戶,全國首創不動產登記“金融服務”向澳門延伸。豐富合作內涵。便利澳門青年在珠海創新創業就業,落實“港人港稅,澳人澳稅”,橫琴澳門青年創意谷升級成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切實保障對澳勞務輸出、供水、供電和供食品,2019年對澳原水、送電分別占澳門水量的98%、83.48%。推進跨境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銜接,“澳門新街坊”項目啟動,澳門“單牌車”入出橫琴政策落地並不斷放寬申請條件,實施“常住橫琴的澳門居民參加珠海基本醫療保險”試點。橫琴開發十年來,地區生產總值從2.85億元增長到401.24億元,年均增長64%。


澳門導報


“二次創業”将谱写新篇章

       習近平總書記十年四次視察珠海,並作出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2018年之後,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廣東、珠海新的更高要求,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頒佈也明確了澳珠極點的重要地位,這些都讓珠海的地位、定位、方位都發生了歷史性的改變。李希書記在珠海調研時對珠海提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門戶樞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沿海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的典範”,進一步明確了珠海的發展定位。

面對新地位、新定位、新使命,珠海將以“歸零”“重啟”的心態,再燃改革激情,重整行裝再出發,搶抓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建設以及深圳、廣州“雙城”聯動重大機遇,突出“特、大、高、多”四大戰略任務(“特”是繼續辦好經濟特區,“大”是迅速做大珠海城市能級量級,“高”是推動高品質發展,“多”是促進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加快建設新珠海、新經濟、新生活,在“二次創業”進程中,珠海將按照現代化、國際化,智慧型、生態型、未來型“兩化三型”的基本框架,在新一輪的發展過程中再度創造輝煌。


(部分資料來源:珠海市統計局) 


新媒體編輯:李偉強

審核校對:東方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