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连载三】《天路歷程》與《西遊記》相同與不同的吊詭
趙亦倩
(三)
摘要:
《天路歷程》敘述基督徒及其家人奔走天路的旅程。《西遊記》是中國明代以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為題材的寓言。這兩部中西巨著既是兩本傳經佈道、弘揚教義的教科書,又是影射社會現實,微言大義的寓言故事,而其根本目的就是向世人展現一條精神洗禮及解脫之道。本文旨在比較兩部作品在宗教因緣以及敘事模式下的相似與懸殊。
瀏覽全文請登錄澳門導報官網 www.am-zm.com百家專欄
續上期:
一、“相”的差異:國別、個體、文化的迥異 (之三)
明朝中後期,皇帝一個比一個昏庸,朝政黑暗,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世風日下,道德敗壞。在這種情勢下,“拯救”與“忠君愛國”的思想,便是作者極力提倡的。唐僧的西天取經,不是為了個人的榮辱,而是為“拯救芸芸眾生”和“法輪回轉皇圖永固” 。拯救什麼?就是拯救他們瀕臨滅亡的醜惡靈魂,拯救這個日漸衰朽的沒落時代,拯救日益失落的道德思想和文明。
唐朝所在的“南贍部洲”,是一個“多貪多殺,多淫多誑,多欺多詐”、“不忠不孝,不義不仁,瞞心昧己,大鬥小稱,害命殺牲,造下無邊之孽,罪盈惡滿,致有地獄之災”的地方 。很明顯,這和那個煌煌大唐的局面完全不符,由此可見作者只是借唐代這一載體,表現的卻是明朝中後期世風日下惡欲橫流的局面。在《西》中隨處可窺見腐敗黑暗的描寫,如,唐太宗被涇河龍王告入地府,結果判官大筆一揮,不僅免於一死反而添壽還陽。真是人情面子大如天!又如,沙僧前世身為捲簾大將,卻因為在蟠桃會上失手打碎了一個玻璃盞被玉帝“打了八百,貶下界來”,“又教七日一次,將飛劍來穿胸脅百餘下”,此例用來影射朝廷的濫用刑法禍害了良將。再如,孫悟空才能出眾卻只是被封為“弼馬溫”或所謂“齊天大聖”的虛銜。徇情舞弊等社會污穢之事在作品中表現的淋漓盡致。《西》西天所取的經即是救世救人的良藥,“這一去,定要到西天,見佛求經,使我們法輪回轉,願聖主皇圖永固” 。
二.“性”的一致:受難與拯救(之一)
《天》和《西》儘管在“緣”上差異甚大,但是主旨精神都是信徒的“得救”和“解脫”之路。
首先,兩部作品的作者都是在“樂園—犯罪—受難—贖罪—得救” 的模式下構思主人公的經歷的。基督徒背著“原罪”的包袱踏上了贖罪的征程,即得救之旅。“得救”是基督教重要教義之一,謂基督拯救世人之道。通道來自聽道,聽到來自基督的話,也就是聖經,聖靈將上帝的道作用在你的心裡,使你得救(羅10:17)。《天》的核心思想是基督徒蒙受上帝恩選的信念,入窄門,奔天路,歷盡磨難最終擺脫原罪得救。班揚將人生覺悟、歷險、困難和追求完美的世俗故事與傳播福音、宏揚拯救與信心的信念相結合,使讀者從宗教和藝術的角度汲取教俗,從而獲得巨大的心靈啟迪。
(歡迎繼續流覽閱讀下期 “‘性’的一致:受難與拯救(之二)”以及“相同與不同的吊詭(之一)”的相關內容)
網絡編輯:李偉強
審核校對:東方曉雲